游戲的除了受到傳染病感染的類似喪尸的怪物,也有人類,面對不同的敵人使用不同的戰術,也是游戲性的一環,這個黎禎倒是見過許多類似的。
但第三人稱視角射擊與隨之而來的演出手法,卻是他前所未見的。
“我們的SN4機能并沒有被壓榨完全,實際上,現在能夠完全用到所有機能的也就那么一兩個游戲而已,按照我目前看這份策劃書上的內容,我認為SN4可以駕馭這款游戲。”
黎禎答道,主機的配置雖然比起頂級PC要差一截,但PC除了硬件,軟件環境也天差地別,游戲針對PC的優化很難做到盡善盡美,但主機不同,所有主機都是一樣的配置,游戲能夠做到最完美的優化,因此即便主機的配置性能略低,也能達到一個很舒適的游戲環境。
游戲的開發始終要基于硬件,硬件做不到,那么再天馬行空的想法也是白搭。
原本黎禎以為,徐睿雖然創意夠,但終究不了解主機市場,沒有主機開發經驗,很容易出現步子邁得太大扯到蛋的錯誤,比如腦子里覺得畫面場景應該怎樣怎樣,但實際上機器配置根本不支持這樣的想法。
這種事情黎禎見過很多次了,比如前兩年有個游戲,號稱是擁有數千顆行星可以供人探索開發,上萬艘不同的飛船可以隨意組裝,但后來,人們才發現,這游戲也就是吹成這樣,實際的開發進度舉步維艱。
還有去年的一個游戲,號稱是本世代畫面最強,黎禎也玩過,畫面的確達到了照片級的水準,光影和液體流動都是強無敵的水準。
但這游戲即便是頂配的PC跑起來也卡,一般玩家的電腦根本帶不動,也是失敗的作品。
“只不過,一些鏡頭的運用我覺得可能對于CPU的負載有些大,需要具體開發的時候再定奪。”
黎禎補充道,因為事實上,徐睿的設計思路打了他的臉。
光看這份設計稿,黎禎完全想不到這是一個從來沒有過主機游戲開發經驗的人提出來的,他甚至猜測徐睿是不是偷偷去找王森之類經驗豐富的制作者幫助才弄出來的,但在發現王森看到這份設計也極為驚訝的時候,黎禎才知道,這的確是徐睿的作品。
這個策劃案里的提到的東西雖然都是前人并未做過的,但根據黎禎豐富的主機游戲開發經驗,他能看出,這些設定盡管新奇,可都在主機的機能承受范圍之內,他就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醫生,能夠把握SN4身體的每一寸肌肉,在壓榨機能到極限的同時,又恰好不超過,在危險的邊緣反復試探。
策劃案的很多點子甚至激發了黎禎,讓他有了許多游戲設想,原本他以為老大史島說的讓自己來學習學習不過是玩笑,因為沒有公司會讓他一個人外人參與到核心開發之中,但沒想到,他竟然真的有所收獲!
“開發機已經送到公司,我們的開發人員可以先適應一下SN4的硬件,順便熟悉一下游戲引擎的使用。”
徐睿看了一眼黎禎說道,黎禎不是一個人來的初音游戲,而是帶了一個小團隊,主要提供SN4的游戲引擎開發支持與硬件調試,他也沒把黎禎當外人,不給他看核心文檔。
因為徐睿認為,只有黎禎能夠徹底理解《最后的生還者》的游戲內核,才能更好地幫助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