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過后的第三天,陳博士見到了副院長說的合作項目的負責人。
對方看起來二十歲中段,散發著一股沉穩的氣質,眼神中透著幾分智慧,這種模樣,給陳博士的感覺,就像是研究所里那些學術大牛,是經過歷練之后的沉淀。
“您好,我是幻電傳媒的徐睿。”
對方開口,與陳博士握手之后,看了看周圍。
“我還是第一次進到天文臺里面,小時候就一直想來了。”
他笑道,令氣氛輕松了不少。
“我之前也去電影院看過《你的名字》,老實說,里面對于彗星的描繪讓我很著迷。”
陳博士自然是知道徐睿的,不光因為他是校友加寧江老鄉,更是因為徐睿的許多作品里都有著星空等元素,比如在《你的名字》上映那段時間,天文臺里參觀的學生們就經常問到彗星的事情。
“我聽老師說你找到了他,要建立一些天體的數學模型?”
一番簡單的介紹之后,陳博士直接地問道。
“對的,我們最近要拍一部科幻電影,里面會制作一些宇宙的特效,希望能夠得到相對科學的數學模型支持。”
“拍電影還要數學模型?”
陳博士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華夏能稱之為科幻電影的影片,一般分為兩種,災難片和超級英雄電影。
災難片一般就是什么地震海嘯,玄乎一點的就是彗星撞地球,外星人入侵,超級英雄電影就是一些擁有超能力的人拯救世界,或者開發出機甲之類的,這些電影說是科幻,其實就是帶有幻想元素的劇情片而已。
真正像科幻那般有著嚴謹理性精神的作品,沉悶而高深,大眾都不喜歡看。
久而久之,陳博士也就不太喜歡看這些電影,如果單純作為一個觀眾,他倒是能不帶腦子看,但研究這些東西多了,看的時候就忍不住會有些尷尬了。
他本來以為,科幻電影只要特效足夠就行了,反正觀眾就看的是花里胡哨的奇異景象,所以那些劇組根本不會要求嚴謹,至于天文現象的數學模型,估計那幫演員導演知道這個概念的都沒幾個。
“是的,我這里有一些簡單的例子。”
徐睿說著,拿出了包里的平板,給陳博士看了一眼。
本來,陳博士還以為徐睿無非是想弄隕石或者彗星之類的數據,但看到概念設計稿的時候,卻瞪大了眼睛。
那是宇宙級別的文明戰爭,并非和過去電影里幻想的戰斗一般,僅僅是將堅船利炮搬到了宇宙,而是真正超越了現代人類認知的戰爭。
數百萬艘星際戰艦進行短距離躍遷,這種躍遷利用的是恒星的能量,從一顆恒星躍遷至另一顆,這種躍遷消耗了恒星大量的能量,導致恒星的光譜產生了短暫的紅移,于是,在星系邊緣,一條長達數光年的紅色光帶,正如同赤色的浪潮,向著星系中央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