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澤是初音游戲開發部門的一位員工,之前曾經在一家制作手游的小游戲公司待過,兩年前跳槽到初音游戲,現在是開發部第七組的成員。
他們這次沒有參加《怪物獵人》的開發工作,最開始,唐明澤感到不理解,因為他們組既沒有負責手游的日常維護運營,也沒參與到新作游戲的開發中,就這么無所事事,讓他有些失望。
但很快,徐睿直接找到他們小組開會,而讓他們負責的,竟然是幻電傳媒之后要拍攝的電影的特效工作。
一開始,唐明澤是不敢相信的,游戲特效和電影特效差距很大,并不能兼任,他們最多也就負責過《最后的生還者》過場CG之類的,那種真人和電腦特效結合的畫面,并沒有經驗。
如果說徐睿是人手不足,那么唐明澤也可以理解,但沒過幾天,徐睿就帶著他們小組,直接來到了寧江大學校園里。
在天體物理系的研究生樓門口,唐明澤感到真正的不可思議。
最開始徐睿讓他們研究怎么制作宇宙規模的CG,他們已經很驚訝了,沒想到徐睿竟然真的拉他們來這種正兒八經的研究學術的地方。
“這幾位是寧江大學天體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他們目前專攻的課題是一個星系的模型搭建,你們對于在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找他們詢問。”
徐睿站在他們的導師旁邊說道。
這些學生們對制作人員也很好奇,平時里總是看電影,要說對幕后工作一點興趣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搞科研的閑暇接觸到其他行業的人,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放松。
在最開始的生澀之后,雙方很快就進入了熱烈的討論環節。
徐睿則與他們的導師譚教授走出了實驗室。
“謝謝譚教授的幫助了。”
徐睿道謝說,根據天文臺的陳博士的說明,譚教授主攻的是大質量天體的狀態研究,在譚教授的研究之中,太陽不過只是一個最常見的恒星,各種紅巨星,白矮星,甚至黑洞的探尋都是家常便飯。
“這幫學生平常也沒什么娛樂,就當是給他們放假了。”
譚教授笑了笑,徐睿是寧江大學的校友,又和學校有密切的合作關系,譚教授還是很欣賞這位年輕人的。
“不過我還是有點好奇,你要的這些模型,尺度都非常大,一般來說,只有介紹宇宙的紀錄片才有可能用到,你這部電影到底有多大的規模?”
“規模其實不大,這些模型與特效只是為了表現宇宙戰爭的殘酷,但無論怎樣,故事最終還是要歸結到人身上的。”
徐睿看了一眼實驗室里,圍在電腦旁邊聽著講解的制作人員們。
“可是在這種尺度下,人的意志已經沒有什么作用了。”
譚教授忍不住感慨道,越是研究這些星體,他就越是感慨人類的渺小,那些黑洞,光是事件視界的范圍就可以覆蓋整個太陽系,那些遙遠到數百萬年之后的人類才能見證其毀滅的星系,又何止擁有數百萬個行星。
在這其中,人類甚至連一個像素都占據不到。
每當想到這里,譚教授就有點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