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么?”
王旭東的父親臨近退休,平常就喜歡看看新聞,對老婆喜歡看的那些愛恨糾葛的家庭倫理劇嗤之以鼻,原本他還想讓王旭東換臺,可聽到音樂,看到片頭,卻不由得停下了。
“這是紀錄片,嗯,應該是講美食的。”
王旭東見父親有了興趣,便解釋道。
“吃的還能拍紀錄片?”
他母親正收拾完碗筷,從廚房出來。
畫面里,正是一片原始森林的模樣。
那是華夏南部,云霧繚繞的群山之間。
鏡頭從一位年輕的女性開始切入,兩人在松樹林間拿著手杖尋覓,為的是尋找一種珍貴的菌類,松茸。
“松茸屬于野生菌中的貴族,在大城市的餐廳里,一份炭烤松茸的價格能達到1600元......”
“1600?這不就是普通的蘑菇?”
他母親驚訝地看著屏幕里,一位廚師正在耐心將松茸放在鐵板上香煎,鏡頭拉近,讓剛剛吃飽的王旭東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這是野蘑菇,難買的。”
王旭東的父親插嘴道。
“這蘑菇再野,1600也太貴了吧。”
王旭東的母親嘟囔著,卻也坐到了沙發上,專心地看起來,或許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蘑菇能賣這么貴。
接下來,鏡頭倒是更多放在了采摘松茸的人身上。
這些人需要依靠步行,在天還沒亮的時候深入原始森林,去采摘松茸,還不一定能夠采集到,十分辛苦。
而一支普通的松茸,在產地的收購價是80元,經過簡單的處理,就會搖身一變,以700元的價格出現在城市的餐桌上。
第一段故事的主人公歷經辛苦,終于采摘到了品質不錯的松茸,收獲了屬于勞動的果實,這樣的劇情簡單,卻不做作,有一種樸素的美好。
王旭東的父親有些出神,自己年輕時候在田里工作,當糧食滿倉,或許也是這樣的表情吧。
對華夏的人來說,這種質樸的滿足感,是銘刻在基因血脈的,不會因為對象是松茸還是水稻,或者別的什么而改變。
正是由于千年的農耕文明,因此華夏人才能更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正如這一集的標題,自然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