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歡女孩子,在他眼里,世間一切的女孩子都是純粹美好的。在他眼里,若是王熙鳳能嫁給璉二哥的話,那就是一家人,自然是千好萬好的。
賈珠摸著寶玉的小腦袋,有些無奈地看著這園林的景致。
想要讓王仁有些待客之道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巴不得不再見到賈珠,不然每一次看到他,都只能回憶起他犯下的蠢事,或是再想到太子
如果是其他人,他定要報復回去。
可偏偏是太子
這是他連想都不敢想的人物,他不敢為此怨恨太子,但還是偷偷記恨著賈珠。
如果不是賈珠引來了太子,他根本不可能吃下那樣的苦頭,也不會叫王家上下都震怒,更不會讓一貫疼愛他的伯父王子騰懲罰他。
從那一次后,王仁再不能肆意,走到哪里都有王子騰的人盯梢。
王仁天不怕地不怕,偏偏害怕他這位伯父,這幾年只能夾著尾巴老實做人。直到最近一兩年,許是王仁的表現還算合格,這才不再那么緊迫盯梢。
他在丟下賈府這些人后,也不敢在府上逗留,生怕又被伯母叫去招待賈家人,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地帶著人離開了家里出去找樂子。
他雖然方才十歲出頭,卻已經是流連煙花酒樓之地,也認識了不少與他一般的狐朋狗友。
他只要一出門,總歸能找到不少人陪著他一起胡鬧。
只是剛過年,王仁不想讓家里新年伊始就不高興,到底是去了天香樓。
至少這里足夠干凈。
他原是打算讓小廝去找幾個熟悉的姑娘來,卻沒想到,剛上樓的時候,便看到一行人從二樓下來。
王仁原是不在意,但看了一眼那幾個人的模樣,微微一頓,往邊上讓開了。
為首的那個人看起來,像是北靜王。
而跟在他身后臉色看著不太好的少年,他總覺得在哪里見過,等與他們擦肩而過時,王仁才想起來,好像是余國柱之孫余慶蘭。
余國柱在明珠被罷相后,也跟著一起被罷免了。整個余家都是靠著余國柱一人在支撐,其他人不過是小官,帶余國柱后退一步之時,余家也跟著落寞了。
可康煦帝雖罷免了不少明珠提拔起來的官員,倒也沒真的查抄他們,有些官員還是留著體面尊嚴,如余國柱等便是。
故而,這面上來往,也沒誰真的去踩上幾腳。
殊不知余國柱這暗地里的人脈門路還有多少,誰都不會做絕了此事。
這也是北靜王還偶有和余慶蘭聯系的緣故。
這一次的組局,還是他主動提起,找了幾個和余慶蘭之前關系還算不錯的朋友前來,是為了在余慶蘭離去前,為他踐行一番。
余國柱被罷后,雖在京城停留了一段時間,可到了最后,他還是決定要回到故鄉舊址。在京城為官的子弟當然無需跟著他回去,可余慶蘭這幾個,卻是余國柱點名要帶回去的。
他無視了子孫的反對,決意要如此。
當初余國柱在朝為官,底下的人囂張跋扈一些,他能夠維護一二,不叫他們吃苦。可是他被罷免后,雖然也無人敢因此欺辱什么,可他清楚要是自家的子弟做了不該做的事情,這待遇可就與之前截然不同了然人在養成了多年的習慣放肆后,又怎可能在朝夕間就收斂
為了不讓那幾個不孝子弟鬧出禍事來或者說,闖出就連現在的余家都兜不住的禍事前,余國柱定要他們跟著一起返鄉。
如余慶蘭這樣的孫子自是老大不愿意,可余家能立起來全靠著余國柱,這位嚴肅的祖父發話,他們當然不敢違抗。
這也是北靜王組局時,余慶蘭也笑不出來的緣故。
他根本就不想回那個不曾回去過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