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隔間內,芒安石沉著臉,本欲辯解,又想到父親教育過他“夏蟲不可語于冰,井蛙不可語于海”,面對誤解一笑而過即可,莫要與夏蟲井蛙爭辯。
可事情并未隨著他的忍耐而轉好。
他感受到了校園霸凌中最不彰顯卻最讓人害怕的存在,社交霸凌。
社交霸凌,指的是在一個群體中,某個個體被推向團體的對立面,受到集體的不待見。
他自知并非八面玲瓏性格,也不愿與人深交,因而對人向來禮貌但疏離。男男女女的示好和表白,他也盡量用不傷害人的方式拒絕。
可不知何時起,他發現,課堂上的互動分組,他落單了;各種團體活動,無人通知他;私下同學們的聚餐活動,他是翌日才得知。
后來他才知曉,校園里口耳相傳的、論壇上鋪天蓋地的,關于他的謠言。
“他的成績都是假的,老師早透題討好他啦,天天裝學霸”
“你們女生別花癡,他初中就讓女孩子流產,被他爸壓下來的。”
“全市作文競賽金獎呵呵,你寫個我的我的市長父親,你也拿金獎”
“我等屁民可別惹貴公子,小心父母的工作都丟了”
“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
芒安石不懂為何人們會相信如此荒謬的謠言。
他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說話再三斟酌。
他企圖用“身正不怕影子斜”來打破一切。
可是無濟于事。
他決定反擊。
他的電腦技術高超,很快便抓到了論壇上謠言的初始散播者,和他并無多少交集的隔壁班男生,名叫羅步正。
他當面與對方對峙,對方拒不承認,最終兩人廝打,請來了家長。
芒安石的父親十分看重名聲,也擔心被人嚼口舌“子女仗勢欺人”,因而不分青紅皂白,先訓斥了芒安石一頓。
最終學校的處理方法是他和羅步正各打三十大板。
回到家,芒安石覺得委屈極了,和父親說明前因后果。
父親說,那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才會落人口舌,你應該從自己身上多反思。
芒安石又問善解人意的母親,母親說,面對惡人,你應該用愛感化他們。
那時候的芒安石不懂,人的惡意并不會因受害者的努力而終結。
那天之后,謠言并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他和羅步正都被學校記了處分,在同學們的輿論中,卻變成了“芒安石欺人太甚,見人不爽便打人,市長父親親臨施壓,學校為討好市長,將羅步正記過,又為堵人口舌,假惺惺地也給芒安石記了處分,實際上檔案里根本沒留檔。”
學生們看到芒安石便退避三舍,芒安石的示好無濟于事。
芒安石已不指望滿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父親,而將滿腹愁腸說予母親。母親能感受到他的苦楚,可無能為力。
母親給他講了天鵝和丑小鴨的故事,告訴他不必在乎他人眼光。
可人終究是群居動物,主動和被迫遠離群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安石安石”
水長樂的聲音,將芒安石從回憶中拉回。
水長樂抿著唇。
剛才芒安石的表情很可怕,充滿了溺水之人的無助和絕望,又像是從萬丈深淵里舍棄血肉爬出來魔鬼。
“你說,想查案子,有人可以推薦”水長樂切入話題,企圖消淡芒安石陷入的情緒。
芒安石點頭“楊柳說的學姐,我倒沒什么印象,但她后來說的那個傻子,倒讓我想起一些事情。”
十五年前。
那時網絡并不發達,不是今天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權威的紙媒在當地影響力甚廣,幾乎決定了輿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