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安石也是在本地新聞報紙上看到這起惡性案件。
案件曾轟動一時,芒安石未能第一時間對號入座的原因,是因為報紙將學校和受害人姓名等全部用了化名。
而對于施害者,報紙的代稱便是“傻子”。
盡管兇手有智力缺陷,是專業醫生評測過的結果。可因手段惡劣,百姓義憤填膺,民間便有小道傳聞,比如“傻子并無智商缺陷,是裝瘋賣傻”“傻子父親賄賂醫生,做出虛假鑒定等”。
盡管法律上規定,精神病人沒辦法控制自己行為,經法定程序鑒定,可以不負刑事責任。可當時民間輿論都向警方施壓,要求嚴判。
說到傻子,人人都恨不得用口水淹死他。
就在這種輿論環境下,有人跑來芒安石父親的家門口,替傻子“上訴”。
芒安石的父親是個好官,而且是個既能踏實干實績,也能撐表面花架子的好官,在官場上無往不利。
芒市長當年搞了個花架子工程,叫“市長傾聽”,其實就是市長信箱。民眾有難事、有意見,都可以向市長信箱反饋。
可眾所周知,信箱里的信不可能一股腦全給市長,定然是經過精心挑選。許多真民聲民怨,身處高位之人是聽不到的。
大多人石沉大海后便也作罷,頂多在心底腹誹一句“果然是政績工程”“當官沒一個好人。”
可偏偏世上就有超級執拗之人。
既然市長信箱沒有回應,那他就親自跑來市長家呈遞信件。
芒安石還記得看到潘瓊那天,臉上一圈胡渣的中年男人蹲在他家門口,像極了綁匪。
芒安石很警惕,正打算叫小區保安,那男人看到他,似乎猜到芒安石心中所想,急忙從口袋掏出警察證件,證明自己的身份。
芒安石看完證件,也沒有放他進門,只是在門口問他有何事。父親看重名節,從不在家招待客人,因為不想有收受賄賂之類的傳聞,捕風捉影也不行。
潘瓊解釋來意,說自己給市長信箱投過件,但或許信件丟失了,沒有回音,所以特地跑一趟,想親自呈遞給市長。
芒安石好奇,問他有何緊急之事是升遷路上被領導穿小鞋,還是老家被非法拆遷
芒安石有瞄過市長信箱的信,大多都是這類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之事。
潘瓊卻告訴他,他想為高德申冤。
高德,便是傻子的原名。
芒安石看過新聞,也聽過街坊鄰居氣憤不平討論,一個個恨不得將傻子除之后快。
他嘲諷道“那傻子作惡多端,何冤之有即便是真傻,惡事卻實實在在。真冤的只有死者。”
潘瓊卻不惱,反而和芒安石說起整件案子中的疑點,以及領導們為了盡快結案,平息民憤,將許多顯而易見的疑點故意忽略。
潘瓊的真摯打動了芒安石。
或者說,潘瓊對傻子的信任,讓他某一刻產生了同病相憐之感。
若傻子真不是兇手,卻被所有人橫加指責,這種百口莫辯的痛,不正是他正在經歷的嗎
“所以,你相信傻子”芒安石問道。
潘瓊也不敢保證傻子百分百不是兇手,但眾多的疑點讓他想查清事實真相,不要錯怪一個無罪之人,一個無法為自己申辯的人。
芒安石將當年的相遇全盤托出,隱去了自己當時的痛楚。
水長樂好奇“最后沒有翻案嗎”
芒安石搖頭。
當年,芒安石答應了潘瓊的囑托,將信件給了自己父親。
父親看完后,并不放在心上,但仍將事件交代給副手處理。
處理結果卻很讓人難過。
市公安局認定之前的調查程序等無誤,潘瓊本就是局里的刺頭,因為和領導意見不合,故意中傷領導,誹謗同事,借機生事。
最終,該案件以傻子是兇手塵埃落定。
潘瓊也被穿小鞋,降職派去了偏遠轄區的一個小派出所。
芒安石邊開車門邊道“我前兩年偶遇過他一次,還是那副熱血心腸模樣,雖然只能在幫老年人防詐騙,抓點小偷小摸上散發余熱。不過我想,以他的性格,不會放棄追查事實真相。如果你想了解那件事,找他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