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石竹齋印刷的就是普通版本了,石嵐很是用心,讓師傅先打版,印出一本樣冊來,送去給拖爾弼過目。
拖爾弼看過后還擔心自己找不出問題來,還找王談也看過,又讓人送進宮里給顧凝宸看過。
顧凝宸看著內容沒什么問題,就覺得可以。
康熙看了之后總感覺哪里都不滿意,這紙張不夠好,這字體一般,就是封面也過分樸素,體現不出這本書的好來
她聽著是哭笑不得,這算數書重要的是內容,其他都是小事。
再就是宮里的印刷工坊早就開始用上康熙指點的宋體,看著眼睛更舒服。
宮外的印刷工坊也學了起來,如今印刷風行的全是宋體。
這是康熙指點過的字體,哪里就一般了
反正他是感覺哪哪都不夠好,顧凝宸就道“皇上,這算數書做得越是樸素,這價錢就越低,能買得起的人就越多。其實按照我看來,只要把內容都印刷清晰,裝訂起來,齊齊整整的樣子就足夠了。”
康熙就知道她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這本算數書,感興趣的話就會開始學習算數來。
不過他沒跟顧凝宸提起,免得打擊她。
那就是如今百姓能讀書的人還是太少了,一是讀書需要天賦和環境,家里都是目不識丁,忽然有個孩子就會讀書了,這種情況實在太小了。
大多面朝黃土種地的百姓,孩子也會跟著種地。
二是讀書需要供很長的時間,紙筆都是消耗品,財力不夠就很難供出一個讀書人來。
哪怕是讀書人里面,真愿意主動學這個算數的人也不多。
畢竟算數這種完全不在科考范圍內,讀書人是為了當官才讀書科考,在中舉之前很難分神去學算數。
到頭來能學習算數的人范圍就縮小了很多,大多是京城的官員,小部分則是江南的官員。
一是因為康熙喜歡算數,官員們大多都會跟著學一學,免得一竅不通。
他們會學,但是未必會教,如今也沒有專門教導算數之人,家里的孩子要學就不容易。
顧凝宸出的這個算數入門,就很適合識字和讀書有基礎的孩子學一學了。
二是算數需要天賦,會就會,不會怎么學都不會,能有個基礎就不錯了,再深入一點,很多人就開始抓瞎。
所以到頭來,顧凝宸這個入門的算數書在書鋪里賣得相當不錯,幾番加印才能勉強供上。
但是王談和拖爾弼做的題冊,買的人就不算多,印刷一次就足夠慢慢賣了。
王談也不氣餒,畢竟他跟康熙想得差不多,很清楚如今學算數的人實在太少,能入門就不錯了,到達這個題冊水平的人實在不多。
算數入門那本書就適合家中有孩子的學一學,想要學的官員也能看一看,買的人自然就多了。
顧凝宸知道后,倒是跟康熙提了個建議道“皇上之前不是苦惱沒幾個人一起鉆研算數,只能跟幾個傳教士一起探討嗎咱們要能培養起來,有個專門學算數的地方,那皇上以后就不缺人一起探討了。”
畢竟康熙不大喜歡總召見幾個傳教士,但是不見又沒有多少人能探討,實在矛盾又苦惱。
要是真能建起一個跟國子監一樣的學院,里面是專門研究算數的人,等于是親自培養國內的算數人才。
有些人并不適合科考,四書五經學得一般,文科不太好。
但是他們擅長理科,學算數就很合適,也不至于放過這樣的理科人才。
康熙想了想也覺得不錯,雖然他每天跟顧凝宸探討算數是很快樂,卻也需要有人整理和鉆研算數的各科分支。
另外他其實之前也曾有跟顧凝宸一樣的想法,想在本土培養出色的算數人才。
憑什么西洋人有那么多算數的鬼才,他們這邊就沒有
以后有了這些人才,也能分擔顧凝宸的工作,撰寫題冊或者入門的算數書,就不必她那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