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很可能真的就是俄國的傳教士,他們之前說彼此都認識,也就是夸張的說法。
畢竟俄國那么大,各地的傳教士也是就近結伴,總不能跟大老遠的人結伴,繞不知道多少路。
他們幾個都開始懷疑自己了,康熙就更有理由認定這人就是俄國傳教士,派使者去俄國跟沙皇談判。
年輕的沙皇簡直要氣死了,他感覺每次碰上康熙就沒好事。
這次也不例外,他特地下令讓人查了這個傳教士的身份,確實有這么個人,相貌特征也很相似,該是沒被人調換。
但是沙皇不記得自己曾經下令讓人去偷過棉籽,畢竟就俄國這個地方,耕種的時間太有限,哪怕偷到了來這邊種棉花,也就只能種一季。
他們的耕地面積還不大,種一茬撐死就那么一點,總不能擠兌了其他糧食的耕種地方。
大費周章偷過來,種不了多少,這不是扯淡嗎
沙皇就不就相信康熙想不到這個,他就是故意認定這傳教士是俄國人。
畢竟俄國這邊都無法反駁,沙皇氣得砸了一整套玻璃茶具,侍從們看著都心疼了,也只好去打掃碎片,免得不小心弄傷了沙皇。
使者再三要沙皇給個說法,他能有什么說法,這傳教士肯定是假的
偏偏俄國拿不出證據來,證明這人是假的,就只能捏著鼻子暫時背下這個黑鍋。
沙皇從來不是吃虧的人,他想想都知道,如果成功偷走棉籽回去種植,也得有種植的地方。
而且對方肯定對棉布的需求很大,兩個條件加在一起,篩選出來的國家就不多了。
比如扶桑國對棉布的需求是日益增加,幾乎是每個月買一整個船隊的棉布。
但是扶桑國種植的地方比俄國還不如,他們耕種面積更少,紡織技術也不成熟,哪怕種了自己也織不出來,還不如直接買。
歐洲幾個國家對棉布的購買量也非常龐大,其中幾個地方的耕種面積也不大,就那么幾個面積大的。
只要沙皇派人仔細調查一番,就能更加縮小范圍,找到幕后黑手。
但是這個時候卻是俄國理虧,沙皇又不能跟康熙直接翻臉,就只能做出賠償。
反正給的這份賠償,轉頭找到幕后黑手,沙皇就能讓對方加倍還回來
好在大清的使者提出的要求也不過分,就是壓低一點羊毛的價格。
壓得也不是很過分,只是之前給的很高,如今壓到一般的水平而已。
沙皇想了想,其他人也不反對,這事就拍板了。
他原本還擔心大清因為地動的關系,國庫空虛,就會借著這次的事徹底把契約撕毀,那俄國就損失慘重了,羊毛都要砸在自己手里。
好在康熙還算厚道,只是壓低了一點價錢,沒有提出直接減少收購的羊毛量,更沒有直接不要。
沙皇摸著自己的小下巴,忍不住微微皺眉,難道就跟那些貴族說的那樣,康熙真是個大善人不成
他可不覺得,跟自己一樣年紀輕輕登基,又能坐穩皇位多年的帝王,就真的會是大善人那么傻了。
不管如何,康熙也沒打算跟自己撕破臉,這就很足夠了。
而且康熙還十分慷慨,沙皇這邊答應了條件,他就把這個傳教士和侍從一并轉送過來了。
沙皇擔心又跟上回那樣,人到手沒問幾句就死了,這次是先派了醫師把人里外都查了一遍,身體沒問題,還把衣服通通換掉,免得藏了什么不該藏的東西。
然后把兩人放在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地方,派了心腹來看守和審問。
把兩人分開來審問,那個傳教士嘴硬,但是侍從年紀輕,就要容易撬開嘴巴了。
果不其然,很快這侍從就受不住開口了,坦白是荷蘭指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