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知道拖爾弼和索綽羅把宮外聽來的有趣事兒寫在信里,告訴顧凝宸。
她就笑著簡單把自行車的事說了,又道“皇上,這車子要是后邊弄個小車就能裝貨,讓拉貨郎也能輕松一些。畢竟不是誰都能買得起馬匹,買了還得另外花錢照顧,這個車子能一直走,不用像馬匹一樣需要休息,還要擔心它生病了傷著什么的,就要方便得多了。”
康熙聽著就若有所思道“這車子確實事實用,哪怕是田地旁邊,莊稼收成后,也能放進車子里頭,一個人就能送回去家里了。如果要拉著這些莊稼去平坦的地方曬的時候,也十分方便。”
顧凝宸這么一說,他就想到很多能用的地方。
比如豐收的時候拉莊稼,比如鹽池那邊也方便把鹽巴送到倉庫,不必用人一袋一袋來扛。
鹽池附近有點坑坑洼洼的,馬匹能過去,卻很容易扭傷腿腳。
馬匹一旦腿腳受傷,就等于是廢了,很快就活不下來。
牧民們的馬匹是家產之一,少一匹都要肉疼,自然不會讓馬匹去鹽池那邊,就只能扛著走,或者推著車子走,每次搬的數量都不多。
如果有了這個車子,一人一趟就能拉上不少,十分便利。
鹽池是如此,鹽井那邊也是如此,甚至福建海邊曬鹽的亦是,能用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不過康熙也道“這人的車子走幾步就散了,顯然沒能完全做出來,還得改良一番才是。”
顧凝宸就提議道“皇上,想必民間有許多這樣的有才之人,他們有很多想法,需要慢慢改進才能實現。可能手邊的材料不足,可能手頭不寬綽,他們就只能勉強用手邊能用的材料來打造,自然不太如意。”
“如果能把這些人都集中起來,給一筆不高的銀錢來改良手里頭的東西,另外這些人彼此之間能提出建議,也能盡快改善出來。”
“就跟算數學院那些學生一樣,三人行必有我師,互相學習,就能做出更多有意思的東西來了。”
康熙聽著點頭,卻又道“愛妃說得在理,可惜不是誰都跟你一樣,很快就能改良出來,而且這其中興許還有渾水摸魚之人。”
他們覺得這東西能做,討要一筆錢,最后沒做出來,或者本來就沒打算做出來,這錢不就打水漂了嗎
康熙也愿意扶持這些有想法的人,卻也擔心有人會為了錢混進來,不但擠走了其他人的機會,還會讓學院的名聲變差,反倒毀了建立學院的初衷。
顧凝宸就說道“皇上,咱們可以讓他們先交上圖紙。未必是已經盡善盡美的圖紙,卻能看得出究竟能不能做,或者需不需要做。”
要是做一點不實用的,或者根本用不上的玩意兒,那就沒必要資助了。
就跟她后世在研究院的時候一樣,立項的時候看過大概的構思,能不能實現大概能看得出來。
有些范圍太大,不夠具體,就很難研究下去,到后頭肯定會摸不著頭緒。
康熙想想這倒是個好辦法,畢竟總不能讓他們兩人忙著做這些,雖然喜歡,但是有其他人幫著做,也能輕松一些。
不過這算是比較偏門了,比起語言和算數更偏一些,顧凝宸想著這次該沒什么人能來了吧
哪知道她這次還是想錯了,來的人還不少,一個個甚至還有的帶上了自己的成品來,還都不是圖紙那么停留在表面上的東西了。
也是因為康熙這幾年來喜歡做各種機器的緣故,讓不少人漸漸對這個亦產生了興趣。
哪怕是民間不少百姓都受惠了,比如紡織機,比如挖鹽機,比如時鐘等等。
這些讓他們日常都方便了起來,家中更是日子比以前要好過了許多。
婦人可以去工坊做紡織,新的紡織機用起來又方便又好使。不像以前那么累,坐上一天卻做不了多少來。
她們掙的月錢比以往要多,還包吃住,天冷的時候有熱炕在,也不會凍著,比起之前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挖鹽的民夫也比以前輕松多了,再也不用把小命拴在褲子里,然后帶著工具下去挖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