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鹽井塌了,那就是他們的命,鹽井的東家也就可能賠點銀錢就算了,然后讓新的挖鹽工繼續下去賣命。
如今有了挖鹽的機器,他們就不必擔心鹽井隨時會塌掉,只需要在上面操作機器就行了。
而且機器還不會累,只要好好保養,就能從早干到晚,產鹽的數量比以前多了,工錢也就多了一些,挖鹽工如今只需要搬運鹽就行了,一個個臉上如今再也不見苦楚,全是歡喜的笑容。
各地的工坊逐漸開了起來,家里只要有人留下伺弄田地,其他人就可以去工坊做活,掙的銀錢比以前都多了。
工坊出產的東西不愁賣不出去,甚至做的越多,賣的就越多,還不夠賣。
因為供不應求,價錢也不會低下來。
康熙早早就察覺到要是供大過求,這價錢就要掉落下來,于是找了不少買家,分散了這個風險。
他從來覺得不能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面,要是對方有什么問題,減少訂單或者忽然取消了,那么積壓的貨物就成了大問題,壓在手里,時間一長就更賣不出價錢來。
所以西洋各國都是買家,數量也是有定數的,不會誰更多一些,這樣既公平,又穩定了價格。
哪怕最棉布需求最大的扶桑國幾次提出要增加訂單,都被康熙派人拒絕了。
他只道工坊暫時能生產的數目就這么多,很多新工坊才建起來,沒那么快上手,還得慢慢增加才是。
扶桑國隔著海,因為水師的關系,他們的船只也不敢太靠近。
加上他們的裝束和發型跟大清完全不同,而且還不愿意改變,一來就能發現,所以想打聽消息也很難,以為康熙說的是實話,就只好打消這個念頭。
扶桑國跟西洋國打交道的機會也不多,沒能從他們那邊探聽到消息來。
俄國沙皇雖然遠在西洋學習,依舊跟他的生母和舅舅頻密通信。
俄國對棉布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想跟康熙多訂一些,仍舊被他拒絕了。
沙皇跟扶桑國的幕府將軍不一樣,他對大清的消息渠道能有一些,很清楚康熙是為了穩定價格才不愿意增加售賣的數量。
哪怕他私下提出價錢不變的情況下多增加數量,康熙還是婉拒了。
康熙又不傻,沒必要為了一個俄國得罪西洋其他國家了。
不然給俄國多賣一些,其他國家知道后也要求多賣,康熙卻拿不出來,拒絕的話不就得罪人了
他們跟俄國的關系倒沒好到這個地步,康熙自然毫不猶豫就拒絕了。
沙皇還有點遺憾,不過他如今最重要的事是學習歐洲最先進的造船技術,以及航海技術。
不過他潛伏在造船廠附近,跟一個老工人拉近關系,聽來不少事,得知波蘭如今的造船技術是最好的,航海技術最好的卻是大清。
沙皇無法跟大清那邊學會航海技術,畢竟交換學生的事被康熙拒絕了,他只能把主意打在波蘭身上,打算偷偷過去學習造船技術。
就是不知道誰透露了他要去波蘭的消息,讓小沙皇費盡心思,輾轉繞路了很遠,才偷偷潛入波蘭,費了好大一番功夫。
康熙得到傳信,沙皇還是順利進入波蘭,心里還是頗為遺憾。
他特地派人知會了路易十四,法蘭西這位國王真不給力,居然還是讓俄國沙皇給跑去了波蘭。
康熙和路易十四算是不打不相識,通信后倒覺得對方的性子很合自己的胃口,居然成了筆友。
幾乎每個月兩人都會給對方送信,互通有無。
當然說是朋友也不完全是,偶爾還會互相給對方使絆子出餿主意,不過顧凝宸看康熙十分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