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家里人多,那一袋米估計吃上幾頓就差不多沒了。
看著就是個添頭而已,加起來數目多,也比不上這些工人創造的財富。
而且這些工人都是熟手了,要他們心甘情愿一直在工坊做下去,總歸要給人一點甜頭才是。
如果換人的話,新手要重新培養起來,費時費力,產量也必然不如之前。
逼著人干活,也不如他們主動想干活來得更快更好了。
顧凝宸在之前是特意算過賬,才敢跟康熙提的。
要是這筆年終獎支出實在太多,確實有些過了。
如今這樣剛剛好,不會多到讓人覺得離譜,又能讓工人高興,還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至于康熙這邊,得了個極好的名聲,民望更上一個臺階了。
他名下的學院,語言和格物兩大學院,招生之后,來的人就更多了。
各地工坊建起來后都不需要多宣傳,來報名的人數就多到快要收不下。
這就是良性循環了,康熙待百姓好,為他們著想,百姓就愿意反饋回來,希望能為皇上用心辦事。
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國庫也跟著一年比一年充盈起來。
王談以前在戶部的時候,跟著老戶部尚書每天都要焦頭爛額,想著怎么把錢掰開兩半來花。
如今他卻要開始發愁國庫快要放不下了,得再建一個新的國庫才行。
而且新國庫得更大才可以,不然很快就要放不下的。
大清這邊欣欣向榮,俄國那邊,沙皇就感覺哪里都不順了。
之前選帝侯奧古斯特背后其實也有沙皇的支持,就盼著他當上波蘭國王之后,沙皇也能拿捏住這里。
畢竟奧古斯特還是薩克森的掌權人,他打算繼承波蘭國王之后還是繼續住在薩克森,可以說只是個名義上的國王罷了。
他其實不是很在乎波蘭怎么樣,反而因為當上了波蘭國王,跟背后幾個國家有了利益交易,讓自己的生活能夠更好而已。
原本是鐵板釘釘的事了,哪里想到會被康熙這一手給攪黃了
之前因為寒流的緣故,讓俄國損失慘重。
糧食被重創,羊群也死了不少,百姓餓死的凍死的也很多,簡直讓沙皇焦頭爛額。
他就想著有波蘭在手,買那邊的糧食也容易,價錢還能壓下去,叫俄國的壓力減輕一些。
這事黃了不說,好不容易俄國這邊稍微恢復之后,沙皇卻發現百姓都不樂意種地,而是一個個都要去養羊了,頓時更頭疼了。
因為康熙收購羊毛的價錢一直沒有大幅度降低,這價錢不算高,卻卡在一個線上。
如果辛苦種地可能勉強達到這條線,但是他們不種地去養羊,只要養的多,就能輕松達到了。
這一比較,他們養羊更劃算一點,畢竟養一群羊,它們每年都能剃掉羊毛去賣一筆錢。
養好幾年了,羊肉也能吃,還能賣掉換上一筆錢。
比起種地,養羊確實要劃算得多,百姓又不傻,自然更愿意養羊了。
但是沒人種地,只養羊,那他們的糧食從哪里來
沙皇只能強制百姓,每戶都要種一分地,按照人頭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