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凝宸就笑著道“俄國人要過來學習,皇上出個地方把人圈起來,再派適合的先生過去。至于學什么都是皇上說了算,哪怕沙皇也不能有異議。”
如果有異議,那正好,把人直接送回去俄國就行。
康熙點點頭道“確實,如此也能應付了俄國人,朕就是奇怪,他們該是去歐洲那邊學習才是。”
顧凝宸想了想,后世確實聽說俄國這位小沙皇很有遠見,讓國內優秀的年輕人去歐洲學習,還學了不少技術回來大力發展俄國。
尤其是造船技術,后來俄國的第一水師就是小沙皇親手組建的。
不過如今歷史拐了個大彎,有她在,大清的技術比起歐洲還要先進,想必引起了沙皇的注意,就想要過來學習。
冶煉,燒制玻璃,以及幾種機械的制造都不適合流傳出去,更不可能教會俄國人。
不然他們就能反過來跟大清搶生意,這跟搶錢沒什么兩樣了。
但是人過來交流,也是兩邊外交的開始。
都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卻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跟俄國暫時交好并不是一件壞事。
俄國估計也明白,如今歐洲不是抱成團了,還隱約發現是俄國在背后動手腳,對他恨得要死。
沙皇如果不找個外援,只怕要孤立無援了。
那么多的國家,他選中大清,也是極為有眼光的。
不過沙皇也是謹慎,壓根沒打算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面,雖然派了使者來問康熙,另外也派人去歐洲各國問詢,希望派留學生過去學習。
這就讓康熙有點不高興了,沙皇要是只派人到這邊來問才有誠意,居然一邊派人來這邊,一邊派人去歐洲各國,壓根沒打算只在一個國家留學。
完全就是撒大網,看看誰家愿意就去哪里。
康熙知道后,就讓人回復了俄國的使者,并不同意俄國派人過來學習。
沙皇估計也猜出康熙不大可能同意,使者沒多留,留下禮物就麻溜回去俄國了。
這讓康熙更加不痛快了,怎么的,當他這里是試探一番,壓根就沒打算成功的嗎
不過他還是留意了俄國的動向,得知歐洲幾個國家后來都接收了俄國的留學生。
留學生的年紀都很年輕,大多在十五到二十五歲之間。
可以說這批人是沙皇精挑細選出來,學成需要幾年,再回來后后也不會年紀太大,不能給俄國貢獻沒多久就老死了,那就太浪費名額了。
于是這批學生都很年輕,學成后回來,還有幾十年的時間能為祖國做貢獻。
顧凝宸以為俄國這趟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的事就告一段落了,隔了一段時間,康熙卻給她帶來一個有趣的消息。
俄國沙皇竟然偽裝成普通人,混進了留學生之中,還換了一個很普通的名字,險些沒能讓人認出來。
還是他這次在港口下船的時候,被布萊的認識的貴族發現,隱約猜出了沙皇的身份。
顧凝宸不由震驚,沙皇就不怕自己去國外幾年,國內就可能皇位不保,國事也沒人處置而出現內亂嗎
她回想了一下,發現這時候的沙皇不是一位,而是兩位,是一對兄弟,算是難得一見的共治沙皇。
如今這位小沙皇的哥哥出生起就有智力缺陷,加上當初小沙皇年紀小,所以暫時統領國事的是兩人的姐姐索菲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