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早朝的時候聽著底下大臣議論紛紛,就好笑道“俄國大片土地常年冰天雪地,要來做什么而且如果斷了這門買賣,就是朕不仁義了。怎么,你們還想別人來唾罵朕嗎”
大臣們連說不敢,乖乖閉嘴不再慫恿康熙去攻打俄國了。
康熙回去重華宮的時候,還跟顧凝宸吐槽了一下此事“這些大臣的腦子都進水了,俄國能種地的田地都沒多少,那么大片地方全是冰雪,也就養羊還湊合了。”
而且他們的體質跟俄國人不一樣,根本不能適應那樣冰天雪地的地方。
如果對戰的話,其他季節還好,冬天怎么辦
士兵們根本受不住那么冷的天氣,但是俄國人早就適應了。
可能其他時間他們能占上風,可是到了冬天的時候,必然要被俄國反攻回來,很容易就變成拉鋸戰。
大臣是覺得國庫最近填滿了,所以蠢蠢欲動要打仗,不是自己兜里的錢就不心疼了,非要花掉才高興嗎
康熙都沒好氣了,決定今年加開科考,提拔新的人才上來。
如今剩下這些跟索額圖和明珠沒有牽扯,本人也還算干凈,沒敢伸手。
不過他們也不是真的特別忠心和清廉,就是沒什么膽子,加上可能也腦子不太夠而已,連索額圖和明珠的黨羽都看不上的人,康熙自然就更看不上了。
加開恩科,對寒門子弟來說是個天大的好消息了。
畢竟三年一次,競爭十分激烈,很多人一次考不上,得花費好幾次。
如今加開,就等于多了一次機會,誰能不高興呢
加開恩科這事,還是交給禮部來負責。
歷年的鄉試、會事、殿試這些叫常科,都是由禮部來負責。
常科之外還有特科,就是有“博學鴻詞科”、“經濟特科”和“孝廉方正科”等名目來收有名望的才子。
不過康熙加開這次的恩科,只打算開常科,沒打算開特科。
恩科如火如荼舉辦的時候,工坊的發展猶如康熙所料,一直非常順利。
有了縫紉機的加入,平常人穿的棉布衣,士兵穿的棉甲都能大規模生產,進度喜人。
而且有了縫紉機,成衣縫制也更快了,對棉布的需求就更多。
也反過來促進了棉布,以及各地對棉花的種植開始擴大。
康熙未免有人只種棉花,卻不種水稻、小麥、紅薯和土豆這些食用的作物,還在早朝制訂了律法,所有人家里的田地種植棉花不能超過三成。
違者重罰,甚至以后都不能種植棉花。
這就讓很多人家想全種了棉花來賣更多錢的心思打消了,老老實實多種糧食。
畢竟如今還是人口大國,需要糧食眾多,就不能讓人只種棉花這種不能吃的作物。
不然如果遇上天災,就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存,會轉變成了。
那就跟法蘭西和俄國一樣,只能跟其他國家求救,卻未必有那么幸運能弄到糧食。
康熙從來都相信防范于未然,不能事到臨頭才倉促找別人幫忙。
愿意幫忙是情分,卻不是義務了,甚至對方還可能趁虛而入,后患無窮。
還是糧食在自己手上,能自給自足,才能更叫人放心。
康熙在宮里種了幾年的田地,之前發現一株特別大的稻穗,然后就留種來種。
幾年下來,每次田地里總會有稍微大一點的稻穗,他都會留下來,挑選過后繼續種。
反復種了好幾次之后,這稻穗后來沒有更大的了,但是稻穗結得相當多,沉甸甸的稻穗,看著就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