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留種后,送去皇莊大規模種下,這次種的更多,收成的時候,一大片沉甸甸的稻穗,讓人看著就心花怒放。
老農們更是熱淚盈眶,說是他們這輩子見過最大的稻穗了。
顧凝宸卻覺得康熙這反復種植后,反而是挑選了最優秀的水稻繼續種植,培育出一種更優秀又是新的水稻來。
康熙把這種水稻起名為御稻,在皇莊再種了一次,看著水稻十分穩定,稻穗沒有忽大忽小,或者長出空稻穗之類的毛病。
他就挑選了一批優秀的種子,給京城和周邊的農田分發一些來種。
只自己和皇莊來種,那就太少了。
京城和周邊的農田一起種,這御稻就能更多。
再遠一點的地方,種子就不夠了,先在京城這邊試一試,是不是這種水稻更適應京城的環境。
等留種多了,再往外試一試,可以往北也可以往南,看看兩邊哪里更容易適應一些,就讓御稻的種植逐步擴展開去。
這種水稻長得多,稻穗大且很少空殼,對農人來說是極好的品種,自然愿意種下。
康熙也不是免費送,而是讓農人來買,價錢跟平常的水稻種子差不多。
為此有些大臣不太明白,畢竟國庫都那么多錢了,康熙還種出了這么厲害的水稻來,怎么就不直接送給農人們種
種了之后,這些農人自然對康熙十分感激。
顧凝宸卻能理解康熙的做法,免費的東西反而讓人將信將疑,而且才不會那么感激和用心。
想想免費的東西就是唾手可得的,哪里會珍惜呢
而且這價錢原本也不貴,想要嘗試的人出點錢試一試,買的也不多,就不會占用原本所有的田地,只分出一塊來種下。
如果是免費的,估計很多人拿走非常多種子,不要白不要的心里,帶回去卻未必全部育苗后種下,這就浪費了這些優秀的種子了。
放久了,活性就不行,等于是浪費掉了,還不如讓人買,起碼不會浪費,也有更多的人能拿到手去嘗試著種。
畢竟是花錢買的,當然不會白放著來浪費,還會精心伺候,不然再好的種子育苗沒伺候好,怎么可能自個就結出沉甸甸的稻穗來
只要稻苗種下了,這些農人又不是瞎子,自然就知道這些種子有多好,能種出的水稻有多好,自然而然就會留種了,以后繼續種下去。
其他人一看這稻穗長得好,就有更多沒嘗試的人去買下御稻的種子回去育苗,然后種下了。
這樣都不必康熙派人多費唇舌,好聲好氣去勸人種,讓他們種了后親眼看看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不然派人說得天花亂墜,農人們也未必會相信,還要浪費不少人力物力。
畢竟派人的話,人過去需要交通工具,馬匹要的吧,中途還要吃喝住,都要花錢。
還不如這樣,農人種完就知道了,買了種子還會因為這點錢用心育苗去種,又省下了到處宣傳的費用。
果真不愧是康熙,事情能辦妥,那能不花錢就不花錢了。
康熙就知道顧凝宸是懂他的,那些大臣還覺得自己吝嗇,才要農人花錢買種子,簡直不知所謂
他不由感慨,要是索額圖或者明珠在的話,確實很快就能理解康熙的做法。
這兩個臣子的腦瓜子靈光,卻太靈光了一點,都沒把心思放在正途上,實在是可惜了。
康熙也就感慨一二,還是更關心顧凝宸最近如何。
他每天都會召御醫去問一問,另外也會問鄧女醫。
御醫每天會去請平安脈,鄧女醫更多是摸顧凝宸的肚子看情況。
經過這么多年,面對了無數的孕婦,鄧女醫有一手絕技,就是手摸著孕婦的肚子,胎兒大概的情況就能心里有數了。
她的父親鄧大夫曾說女兒是天生的婦科圣手,如果不是經歷了父母雙亡的慘劇,耽誤了一段時間,鄧女醫的醫術能夠更好,也能夠更多的孕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