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太粗重的活計,他們這小身板虧空太久,沒多久就要受不住了。
因此他們對康熙更為感激,干活也十分賣力。
當然康熙也讓人留意其中有沒他國的釘子在,尤其是慫恿難民跑過來的人。
有幾個蒙古人跟著一起干活,也是指導這些人怎么挖鹽最省力氣,然后鹽巴都送到哪里,由蒸汽機車帶著幾節裝滿鹽巴的車廂離開。
哈爾汗國的人第一次看見蒸汽機車,這黑漆漆的東西帶著輪子居然自己就會走,不需要牲畜來拉,他們頓時十分害怕。
還是蒙古人跟他們解釋后,才知道這東西是機械,只要人掌握方向就能走,能省很多力氣,也不需要照顧牲畜來拉車,根本不會累,能一直拉貨,叫他們相當驚奇和敬畏。
蒙古人很快跟他們打成一片,私下旁敲側擊,很快就發現其中幾個算是領頭的人。
難民都說是這幾個人帶頭,才叫他們過來大清,然后過上好日子的。
在哈爾汗國,他們地位低微,原本就是種田的農人,重稅之后只剩下一點點糧食勉強能過。
干旱之后,糧食交完稅后根本沒有剩下的,他們活不下去,正一籌莫展的時候,是這幾個人帶他們逃了出來。
光是他們自己幾個人根本沒勇氣逃出來,但是有人領頭,還有成千上萬人一起逃,就要安心也要安全得多了。
但是這幾個人從哪里來,原本是什么人,難民們互相一問,居然誰都不清楚,這就很奇怪了。
他們心里有點嘀咕,卻不敢說什么,畢竟沒這些領頭,他們當初也不能平安逃出來,還能好好在大清這邊活著過日子。
康熙直接派侍衛帶走了這三個人,只道他們能夠帶領哈爾汗國的百姓過來,熟悉來大清的路,又十分大膽,是可塑之才,打算培養一二。
這三人當中,其中兩個人都愿意,只以為康熙要給他們當官,真是意外之喜。
他們刻意靠近過大清的大臣,如今在蒙古最活躍的大臣就是戶部尚書王談了,還是大清皇帝心腹。
王談還是個健談之人,對幾人十分賞識的樣子,沒多久就請他們吃飯喝酒,很是想要結交的模樣,叫他們不免心里有些飄飄然。
尤其聽王談偶爾說起在京城的日子,住著很大的府邸,奴婢成群來伺候,俸祿也不錯,更重要的是天子重臣,那出去是可以橫著走。
只要不犯錯,那就是榮華富貴的大好日子,這能讓幾人不心動嗎
其中一個還勉強穩住了,覺得天上不可能掉這么大的餡餅,這中間肯定有詐。
另外兩人卻覺得他婆婆媽媽的,這么大的好事擺在面前居然膽子太小不敢去拿。
他不敢就算了,還要攔著其他兩個人發財,這不是斷了別人榮華富貴之路,誰能樂意
于是三人就吵了起來,甚至還大打出手。
最后這兩人跟著王談離開,說是要去京城了,剩下這人留下來,心里卻很不是滋味。
過了一段時間,他心里不免動搖,跟戶部侍郎打聽,知道兩人在京城已經暫且住下了,等著吏部那邊安排,沒多久就能當個小官。
哪怕是小官,能做京官那就是不得了的事。
見戶部侍郎都一副羨慕的樣子,這人心里更是動搖,忍不住就試探著要為康熙效力,他愿意稟報幾人的秘密。
戶部侍郎二話不說就帶他見李德全,要康熙親自見他,那是不可能的事。
這人有點不樂意,不過到底還是把話告訴李德全,讓他代為轉告。
他說的秘密,正是三人都接了沙皇的密令,把哈爾汗國受災的難民全部帶到大清來,并想辦法讓康熙把人都收下。
康熙聽到稟報后并不意外,顧凝宸倒是詫異道“我還以為皇上帶走那兩人,是為了仔細審問,只是怕難民們發現自己的恩人被帶走會鬧騰,才會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人帶走。”
如今看來,康熙的目標竟然不是那兩人,而是留下的這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