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宛如吸大唐血的寄生蟲,仗沒打多少,但是銀子卻得了不少。
李適錯愕,他沒想到節度使不但不聽指揮,還瘋狂的占朝堂便宜,他們怎能這般
“任免權收不回來,又無法武力鎮壓。”李豫長嘆一口氣。
說白了,他們就是欺負朝堂,把朝堂當做大義的幌子和退路罷了。
看看那些兵敗被趕出來的節度使,一個個的逃往朝堂,當真是退有容身之地。
阿斗:總有打下來的藩鎮,只要朝堂收回,不就能增加稅收么
但是節度使打下的藩鎮并不想歸于朝堂,而是想占為己有。
舉個例子,根據資治通鑒記載,李希烈在攻下消滅梁崇義后想霸占他的地盤,但是唐德宗李適不準,他派河中尹李承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
如何李希烈想強行占有,朝堂是有動武的打算,最后李希烈放棄襄陽,但是在撤離之前把襄陽洗劫一空,不給朝堂留半分。
就算不洗劫,終究會有朝堂派去的節度使,只要成為藩鎮出兵得加錢。
李適的心一點點下沉,他從未考慮過銀子的問題,他全部注意力都在對抗藩鎮上。
咱們再來看看唐德宗李適是如何應戰爭的開銷。
根據舊唐書記載,首先是節流,唐德宗李適先后,罷右銀臺門客、減堂廚百官月俸等。
然后則是開源,第一,加收鹽稅,每斗鹽增加百錢。
第二,除了長安之外,酒由朝堂專賣。
第三,根據房屋的大小征收稅,若敢隱藏自己房產的,發現一間就仗打六十,這算的上最早的房產稅了。
除了房產稅還有交易稅,就算以物換物也不行,也得折算成銀子交稅。
第四,強行和商人借錢的,太常博士韋都賓、陳京認為,錢都在富商手里,只要和一兩千富商借錢,就足夠軍隊用幾年。
說是借,其實和搶差不多,商人們損失慘重,他們接連罷市,有的帶著資產逃跑,有的甚至被逼的自殺。
第五,操控物價,低買高出,百姓遭殃。
如此操作下來,朝堂的國庫是充盈了,但是整個大唐王朝的百姓卻是怨聲載道,朝堂算是失去了民心。
但是唐德宗李適并不在乎,他趕緊把好不容易籌集的銀子全部用到軍隊上。
“你可還記得太宗的話,民能載舟,亦能覆舟。”李豫看向李適,“你讓百姓活不下去,他們自然會去投奔節度使。”
李適也沒想到自己會斂財到如此地步,可謂喪心病狂。
宋
“怎么感覺這時候的唐德宗和明朝的崇禎皇帝有點像。”趙匡美對比道,他算發現了,大明朝后期的皇帝當真是有特色,在前面朝的皇帝中能找出他們的影子。
但是斂財的唐德宗李適并沒有扭轉局勢,九月,被唐德宗李適派出去的哥舒曜大敗,沒有辦法,唐德宗李適只能再派兵去援助哥舒曜。
十月,唐德宗下令讓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帶領他手下的到長安。
接著就發生了著名的涇原之變。
提到涇原之變的時候,樂瑤不小心的嘆一聲氣。
聽神跡嘆氣,李適的心跟著揪了起來,他有種不好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