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兵冊上有一萬大軍,實際上只有五千,剩下的五千人根本沒有參軍。
且他們根本不注重訓練神策軍,導致很多神策軍根本不訓練而是在城中做買賣,如此才導致面臨涇源兵變時,神策軍根本無人。
宋
“這點我始終不明白,為何這些昏庸的帝王都喜歡信任奸臣呢”趙匡美實在想不通。
“迎合圣意,人哪有不愛聽夸贊之詞。”趙匡胤道。
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廣開言路的皇帝并不多。
唐代宗
李豫看向李適,“你覺的你為何會信任此奸臣。”
李適捫心自問,最后道,“或許是因為二兒臣對藩鎮的猜疑,如此讓那些奸臣猜透了心思。”
李適看著自己得所作所為,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不愿意妥協以及對武將的不信任。
武將他不信、宦官也不信,自然只能信事事都向著自己的奸臣。
與其說自己信奸臣,不如說自己只信任自己。
想到自己聽楊炎殺了劉宴,隨后又殺了楊炎,不聽勸告送忠臣顏真卿去死,一樁樁一幕幕,李適都想直接了斷了自己
咱們言歸正傳,繼續說戰事。
聽聞朱泚稱帝,他之前帶領的幽州兵亦投靠了朱泚,而唐德宗李適也終于等到了援兵。
靈武、鹽州、夏州、渭北等地聯合出兵勤王,大概有數萬兵力。
這支部隊從北方而來,他們眼前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奉天西北的漠谷,二是奉天城北的皇陵,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皇陵。
該勤王大軍征求唐德宗李適的建議,于是李適召集眾臣討論。
大將渾瑊否定
了奉天成北這條路線,漠谷狹窄,山谷這樣的地方易守難攻,若一旦遭到敵方偷襲很難有勝算。
而皇陵那卻不一樣,但凡建皇陵的地方肯定是地勢平坦,并且有山有水,勤王大軍可以利用樹林來隱蔽自己的行蹤。
唐太宗,唐殿
李承乾他們紛紛點頭,雖然他們沒有帶兵出征,但是也讀過兵書,自然知道大將渾瑊的選擇沒錯。
大敵當頭前就不要考慮什么皇陵不皇陵的問題。
“但是我覺的唐德宗不會信大將渾瑊之言。”李治道。
一旁的李泰也點點頭,他的想法和李治一樣,聽了這么多唐德宗李適的事跡,也能看出他壓根不信任武,且前面神跡也說過他無比信任那個奸臣。
既然是奸臣,定不會出什么好主意。
“大哥,你認為呢”李治問一直沉默的李承乾。
李承乾嘆了一聲氣,顯然他的想法和李泰和李治都是一樣的。
但是宰相盧杞卻不這么認為,他覺得漠谷離奉天特別近,就算有敵人埋伏那么奉天還可以出兵相助
阿斗:奉天不都等著勤王大軍相助么,他們哪有余力去救勤王大軍
阿斗覺的這個奸相的言論特別炸裂,根本是不過腦子就說出的話。
到底是誰救誰呢
而且盧杞還提出一個特別重要的理由,若是讓勤王大軍從皇陵過,那便會驚動先皇。
大將渾瑊聽盧杞此言路十分氣憤,叛軍朱泚攻城早就驚動了皇陵下的先皇,且如今形式危機,哪里顧得上考慮墓下的先皇。
盧杞立馬反駁,他說唐軍怎么可以和叛賊相比,叛賊可以對先皇不敬,但是唐軍卻不行,是違反大義之舉。
武周
武則天聽到盧杞此番言論,不禁覺的可笑,王朝面臨如此困境,此時還談什么孝敬先祖。
阿斗:唐德宗李適不會聽這奸臣的話他不至于如此昏庸吧
李適的心跟著提了起來,他覺的自己雖然武斷,但不至于會不動腦子聽奸臣盧杞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