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顧建明聽了心情更不是滋味了,似乎也明白喬冉為什么不搭理他了,恐怕他自詡是天之驕子,人家卻未必看得上他。同時也一些后悔,若是他再堅持一下,也許會有所不同。
禮貌送走了登門道賀的人之后,蕭函也感嘆這次上交藥方的嘉獎豐厚,而且無論是工作編制還是學習機會,都是相當貼心的照顧了。
要說馮伯伯沒有在其中出力,她也是不信的。
原本早已斷絕關系不來往的老喬家人也因為這事冒出來了,他們不光是眼饞喬冉的醫院工作編制,還有那一千塊的獎金,恐怕村里最富裕的人家幾年下來也攢不下這么多錢。
當初他們之所以同意分家,那是因為有縣里領導還有村長書記他們壓著,加上得了大部分撫恤金,也就不在乎喬冉一個小丫頭片子了。
可是這會利益在前,又忍不住貪婪了起來,尤其是大伯二伯他們,這獎金要是給了他們,那兒子娶媳婦也不用愁了。于是鬧著以喬冉也大了,就算是分家也該孝順祖父母出錢。
蕭函壓根沒有理會這些人,直接請來了老村長和大隊書記,當著面拿出了其中的一半獎金五百,表示無償捐給了村里的掃盲班,若是村里沒能辦成學校,那么用來買些課本紙筆桌椅也是好的。
村長和書記本來就因為嘉獎的事,覺得喬冉是要出人頭地的,不能讓人給擋了路。而這下喬冉又表現得如此親近村里,就更加滿意了。
至于老喬家的人算什么,憑什么說喬冉丫頭不孝順,人家分明是個好孩子。
這兩座大山一壓下來,除非老喬家以后不想在青田村住了,也得乖乖聽話走人了。
而老村長收下了這筆捐款后,又抽了抽煙槍,問道“喬冉丫頭,你說村里該不該辦學校”
雖說喬冉才是個十七歲的小姑娘,但就日后可能的前程而言,老村長也沒有隨便將人當成小輩,而是比較平等尊重地詢問這個問題。
他在這村子里待了大半輩子了,連省城都沒去過,也看不明白外面的紛紛擾擾,只知道跟著上頭走。但終究還是希望村子好的。
蕭函沒有直接說是或否,而是道“就連縣里的領導都讓我去上夜校,說明學習自然是重要的。”
就這一句話,讓猶豫許久的老村長終于下定了決心,領導的眼光見識肯定是更好的,砸鍋賣鐵也要讓村里的孩子們讀讀書,也好能有機會進城。
因為要去縣里的醫院工作,原本村里的會計活計則被交給了另一家帶著幾個孩子的寡婦,好在經過掃盲班還有蕭函親自教了些基本的計算方法后,對方很快就上手了。
而老房子也上了鎖,平日讓王晴幫忙照看一下就行了,即便沒有她,也有村里幫忙照看。
反正也沒什么東西,有些價值的也讓蕭函收進空間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試驗的成功,空間似乎穩定了不少。
雖說穿越過來有幾個月了,但蕭函似乎也沒有什么太多留戀的。
待在村子里還是束手束腳了些,出來了那就是天高任鳥飛,海深任魚躍了,想做些什么也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