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見江姒雪被公主冷落,之后上來的人也更樂于在公主面前表現,而且說的甚為詳細,“那是彭城王前兩年新納的側妃呂氏,另外還是大皇子生母在宮外娘家的妹妹,去年還生下一子,聽說彭城王寵愛非常,幾乎越過了王妃的地位。”
侍女又道“因著大皇子對陛下提起,所以近日彭城王側妃常入宮探望大皇子,殿下久居在公主府里,所以不知。”
彭城王是泰平帝在宗室中唯一成年的兄弟,向來以賢王自居,縱然沒什么實權,卻在士林間博了一個好名聲。
偏偏又在內宅弄起了寵妾滅妻的事,再聯系起彭城王側妃與大皇子的關系,很難說沒什么別的心思。
記憶中在司琛玉繼位后,對這位姨母以及彭城王府頗為優待,甚至還幫著在彭城王妃病逝后,下旨將呂氏扶正了,而她所出之子自然成為了王世子。
看來新帝對這姨母可比對原身這個皇姐要好多了。
蕭函微挑了挑眉,彭城王此人看似金玉其外,實則繡花枕頭,既無實權也無才干,翻不起什么浪來。
倒是這位與司琛玉關系親近的呂側妃倒是可以多關注一下,蕭函想著便吩咐了一些話下去。
到了御書房,蕭函照著原身的記憶微微行禮,“兒臣參加父皇。”
泰平帝也才四十歲出頭,一襲龍袍,但微微蒼白的病容還是影響了原有的帝王威儀。
“襄兒來了。”他微微浮現起幾分笑意,似是慈愛道“你說你,待在外面的公主府里樂不思蜀,朕若不喚你,只怕你都要把父皇給忘了。”
“父皇說笑了,兒臣心中怎會不惦記父皇。”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蕭函穿越了那么多世,扮演起原身那個單純無害的小公主還是很簡單的。
言兩語說話間,泰平帝難免提起了下旨貶斥的容太師,說起來此事也算是震蕩朝野了,容太師畢竟是百官之首,又曾經為帝師,結果一招打落塵埃。
他似是不經意道“朕記得你有些喜歡那個容清衡,還曾想求朕賜婚。”
只是那時泰平帝就心有顧忌,讓唯一的嫡公主嫁于朝中重臣,容易養大了臣子的心思,所以沒有同意,而是將愛女敷衍了過去。現在一看,也能認為自己是明智之舉,當初是出于愛女之心,沒讓襄玉嫁入容家,不然豈不是要被連累了。
蕭函在旁邊斟茶,笑了笑道,“兒臣只是喜歡長得好看賞心悅目的人罷了。”
泰平帝搖搖頭“你啊,還是這般愛玩的性子,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長大。”說著似乎又想起件事道,“聽御醫說,靖國公身子越發不好了,你過幾日代朕過去探望一番,聊表心意。”
蕭函心中微嘆,果然看似是皇帝喜怒不定,期間未必沒有一些權衡之術。擔心皇權不穩,發落了文臣之后,便輪到武將了。
靖國公便是原身的親外祖父沈平之,也是大齊赫赫有名的戰神。
本朝至泰平帝已有六代,而在上上任皇帝之時,因晚年縱容奸佞禍亂朝綱,致使北方異族南下入侵,烽煙四起,險些要衣冠南渡丟失半壁江山。而沈平之便是那時異軍突起的不世豪杰,統領軍收復河山,平定天下叛亂,后面更是打得周邊異族嗷嗷叫,再不敢擾邊。
最難得的是靖國公為人低調謙遜,從不功高震主,該交兵權交兵權,有需要平叛或是打仗的時候就出來,一把老骨頭生生送走了兩代大齊皇帝。
泰平帝已經算是第任了。
早在原身母后,也就是靖國公最小的女兒沈皇后數年前過世時,老靖國公就生了場大病,此后就沒上過戰場了,一直在京中的國公府里養病,平日也不見客,連泰平帝都恩許他不用上朝。
也因為如此,加上沈家子孫大多不在軍中,泰平帝才沒那么忌憚沈家的勢力。
然而就是這位讓人時常覺得要嗝屁了的老頭子,又一次熬過了泰平帝,生生多活了幾個年頭。而原主能夠在輔佐新帝那幾年腥風血雨中坐穩攝政長公主的位置,也是因為有靖國公府的支持。
“兒臣遵命。”
正好,她也想去見一見這位在劇情中親近原身的外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