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司琛玉不知內情,還以為是姨母親手所制的一片心意,所以反過來安慰她,表示自己記得就夠了。
但呂側妃可不是什么豁達之人,反而小心眼記仇著呢,上回入宮遇見襄玉公主鑾駕被逼著退讓,她心里還忿忿不平呢。
皇后所出的嫡長公主又如何,怎么比得上能繼承大位的皇子。
現在更是不吝在大皇子面前上眼藥,故意拿帕子抹眼淚道“襄玉公主不過是看不上我出身小門小戶罷了,我們呂家哪里比得上堂堂國公府,我看我也是少進宮的好,免得帶累了大皇子也被襄玉公主嫌棄。”
這話也正戳中了司琛玉的軟肋,他雖然是父皇唯一的兒子,但從小便知曉自己不是先皇后所出,而是一普通宮人所出的庶子。
上頭還有嫡出的皇姐處處受父皇榮寵,連身邊的宮人私下也會說起他若是皇后嫡子,只怕早就封了太子了。
心里本就有些自卑不滿的他,在遇到生母的親妹妹彭城王側妃之后,更是被無限放大了。
姨母和他生母都是呂家的女兒,皇姐輕視姨母不也是在輕視他生母,還有他這個庶出比不得嫡出尊貴的皇子。
司琛玉捏了捏拳頭,小小年紀沉下的眼眸里還透著一抹戾氣,“姨母放心,待我以后絕不會讓你和呂家受委屈。”
皇宮里沒有什么單純的小孩子,哪怕只有八歲他也知道未來的皇位是屬于他的。
到時候他一定會追封生母為皇后,讓呂家享受榮華富貴成為皇親國戚。
呂側妃聽了同樣歡喜不已,看大皇子的目光也越發親熱了,也絲毫不知自己即將大禍臨頭的事。
彭城王側妃依舊三天兩頭進宮探望大皇子,但也就是這時候,后宮中冒出一些傳言,說大皇子生母呂氏并非難產而亡,而是被先皇后故意去母留子所為,這些話便是彭城王側妃親口告訴大皇子的。
傳言在宮中愈演愈烈,很快便傳到了泰平帝耳中,
事情涉及先皇后,還有大皇子,泰平帝自然不會不聞不問,立刻命內侍總管調查了一番。
他自己是心知肚明的,沈后自難產傷了身子后,已是精力不濟,長年在宮中養病。而在那宮人呂氏有孕后,沈皇后便建議讓他封其為妃。
但泰平帝那時已存了心思,想著若是皇子就直接抱到皇后宮中養著,以后也好記在皇后名下,這樣也能抬高皇子的身份,也能讓皇后的娘家靖國公府支持未來儲君。
后來他如愿得了皇子,至于那宮人難產而亡也全然不放在心上。
唯一可惜的是,皇子在皇后宮中只養了兩年,沈后便撒手人寰了。以致于未能立為嫡子,再者皇子年歲尚小,早早立為儲君,樹大招風,泰平帝也怕會出什么事。
于是往日多是恩寵嫡長女襄玉公主,好讓大皇子在宮中好好養大。
只是沒想到居然會有這般無稽之談的謠言,這一調查之下,果然就查出了乃是彭城王側妃對大皇子所言。
泰平帝沒想到一介外臣婦人,竟然在這搬弄是非,攪擾得后宮雞犬不寧,都傳到外朝去了。
聽聞彭城王得知后已經趕來殿外請罪了。
泰平帝有些厭煩的揉了揉額頭,“這彭城王側妃實在是上不了臺面。”
他也不是想不到一旦大皇子信了,難免對他母后還有皇姐,包括靖國公府生出齟齬來。
最后,泰平帝選擇了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傳朕口諭,彭城王側妃呂氏犯口舌之罪,污蔑先皇后,擾亂后宮,罪該當誅,賜毒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