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討論起劇情還有結局起來,也尤為激烈,“秦青實在是太可憐了,明明是患難夫妻,共同扶持建功立業打下江山,徐生卻移情別戀”
“色衰而愛馳,男子多是負心薄幸的。”
而這幫貴女千金平日里買脂粉都不嫌貴,又怎么會在乎這點買話本的錢,一喜歡起來,百八十本的買。
如此這般,豈不是輕輕松松就紅了起來。
當然這種紅也是存在爭議的,時間一長,有好評也有惡評。
最先攻擊的便是那些文人士大夫了,對這類以女子為主角的話本故事予以詬病批判不止,認為其內容刁鉆刻薄,不尊父子夫妻禮教倫理綱常,為此非議不斷。
甚至于還有官員上折子要求禁了這些話本,封了該書坊。
姬長陵見了不怒反笑,不過是幾個話本故事,就有這么大反應了,平日里彈劾貪官污吏,談論民生問題倒是不見這般積極踴躍。
然而此事壓根不需要姬長陵出手,就見自家皇妹長寧眼睛眨也不眨,直接當庭公開了書坊乃是她名下產業。
“若有何意見,諸位只管說就是了。”
蕭函以被彈劾為由出現在朝堂上,面帶微笑從容不迫,渾然不似在深宮中嬌養的小公主。
這下那最開始出頭的小官戰戰兢兢不敢說話了,原以為不過是個運氣好日進斗金的小書坊罷了,沒想到背后的靠山竟然是備受陛下和太后寵愛的長寧公主。
真正的朝堂重臣又豈會將幾個話本放在眼里,所謂請奏的不過是為名為利想要博存在感的某些小官罷了。
見長寧公主出面,頂多也就禮部尚書硬著頭皮說一兩句公主金尊玉貴,不應行此商賈之事,于禮不合又或是與民爭利,名聲不好之類的等等。
真雞蛋里挑骨頭的話,別說公主了,就是宗室女其他家貴女小姐名下哪個沒有幾家鋪子產業之類的。
蕭函亦毫不猶豫道“我已稟明皇兄,以后書坊收入皆會用于救濟京城老弱貧幼,不會以此牟取私利。諸位可滿意了”
百官也只能紛紛回道“公主仁德,實乃百姓福祉。”
這一出不僅令書坊名聲大震,也讓眾人見識了這位長寧公主的非同一般,若是尋常淑女怎會做出此舉開設書坊,又因彈劾而出現在朝堂上當庭對質。
而書坊光明正大有了長寧公主撐腰,朝野間那些非議的文人士大夫也沒了聲音,他們倒是想刻薄貶低寫此話本的人,但是他們敢指著當朝嫡公主的鼻子罵她無君無父,不念綱常倫理么。
只怕話一出口,第一個就是冒犯皇室的大罪,當處以極刑。
所以也只能當沒看見了。
姬長陵由此倒是對這些文人的軟骨頭有了一個認識,先帝尊重文人士大夫,一向優待之,她繼承帝位也才幾年光景,不好改其舊例。想不到這些人不僅會變臉,也會欺軟怕硬當睜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