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鄧太后請安的時候,她還提及了此事。
鄧太后不以為然,先帝又算不得什么明君,能力平平沒出什么大亂子就不錯了,就算是這樣給她們母女留下了不少爛攤子,比如朝臣掣肘,宗室親王虎視眈眈的。
“也不知道長寧怎么膽子變得這么大了。”
聽說長寧跑到了前朝大殿,差點沒把鄧太后嚇一跳,但是隨后又很快接受了,畢竟在景和帝沒有親政時,鄧太后不也在旁邊垂簾聽政么。
姬長陵笑道“長寧如今不用拘在宮里,性情自然比以往從容大方一些。”
“好是好,不過自從開了那家書坊,長寧的心就野了,整日待在宮外,連哀家都不怎么見得到人。”
鄧太后嘴上這樣抱怨,卻也沒有下令拘著小女兒,甚至于她自己也喜歡聽宮人講那些話本故事,還有意讓教坊司將其編排成戲,正所謂上行下效,反之亦然。
知道宮中的太后喜歡,或者說是有意給長寧公主捧場。
那些官眷命婦也不會拘著家里的女兒看公主名下書坊所出的話本了。
而京中那些作為書迷的貴女千金們,一看書坊的主人乃是長寧公主,一個個都忍不住抬頭挺胸了。之前有文人指責批判,她們礙于女子身份清譽,不能去與之爭論,甚至還擔心這些話本一下子真成了。
現在好了,可以光明正大地想看就看,哪怕作者佚名,也不乏追捧者,對傳聞中的長寧公主更是好感倍增。
又聽聞書坊邀稿,有些本就才華出眾的閨秀,私下也忍不住寫一寫了。
天子讓人買下的書坊自然是地段極好的,靠近皇城,又直通街市,后面還有一處湖心苑。
蕭函這段時日基本上就住在這里,比之宮中簡單隨意了許多。
而在看到外面送來書坊的許多投稿時,蕭函也不得不感嘆,還真不能低估了古人的才華,無論男女老少。畢竟她拿出的那些不也是某些世界的古人所作的么。
因著書坊生意紅火,又擴建了不少,還另外增加了印刷工坊,相應的人手也已經培養得差不多了,如今又有了名聲,照著她的規劃下去,出不了什么差錯。
蕭函也早就放心做了甩手掌柜,對她來說,書坊只不過是順手而為,一個門面上的幌子罷了。
而借著這個私下能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比如調查鄧葳蕤與謝紜。
兩三月下來,已有不少痕跡了。未來與鄧貴妃私通之人未可知,但此時的鄧葳蕤有心上人,且是謝紜,這一點卻毋庸置疑了。
與此同時,蕭函還順便捋清了朝堂上勢力的分布,包括鄧家作為太后外戚,擔任了不少要職。雖然在原身有限的記憶,不確定鄧家有沒有在后來的危急時刻反水,但若是讓心有所屬的鄧葳蕤進宮,始終會是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