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
自從成為戰爭前線之后,這座城市的氣氛就一直頗為低迷,即便兩邊休戰,開始議和,也沒有好多少。
正好天氣越來越冷,大部分居民便都選擇貓在家里,如非必要,絕不出門。如此一來,整座城市就更加冷清了,只有負責巡邏的士兵們肅然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
已經被改為臨時行轅的刺史府內,一個個炭盆將屋子里烘得如同春日,暖意融融。然而進出的每個人,面上的表情都十分凝重,就連腳步似乎也因此便沉了一些。
負責稟報議和事宜的屬官跪趴在地上,被室內冷凝的氣氛壓得抬不起頭。
“這么說,他喬珩是一步都不打算退了。”半晌,顧承駿才臉色難看地開口。
雖然喬珩和顧承駿本人都在白城,但出于各方面的考慮,他們當然不可能坐在一起拍桌子,都是派出專門的官員負責此事,在宣諭使田馥的主持下商議,談完了再回來稟報。
若是某一條不能達成一致,那就反復協商。
現在的問題是,在第一個問題上就卡住了。
東川自然是要求喬珩將所有被侵占的土地都還回來,畢竟每一個藩鎮領哪些州城,那是朝廷劃分的,顧承駿是朝廷冊封的東川節度使,這些地方自然都是他的治下,西川突然入侵,已屬無禮,自然要在朝廷宣諭使的調停下歸還。
喬珩卻絕不可能將好不容易攻下的城池拱手奉還。他之所以肯接受議和,就是因為已經攻下了不少城池,幾乎占去半個東川,就算暫且休戰,顧承駿也翻不了天去,而他卻可以從容經營這幾座城池,再圖將來。
要是把這些土地還回去,不是等于這一仗白打了,還搭進去那么多的錢糧和軍隊。
兩方都覺得自己的要求很正當,所以議和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僵持。兩邊負責此事的官員每天苦著臉去跟對面吵架,再苦著臉回來匯報。
很顯然,十幾天過去,對于這種毫無進展的情況,喬珩已經沒有耐心了。
所以今天,他授意自己的人再次向顧承駿施壓,同時還調動駐扎在附近的軍隊,準備進攻白城旁邊的昌城。
其實東川這邊一開始提出這樣的要求,無非是一種“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策略。
但問題是,討價還價也要對方愿意還才行,喬珩一口咬定絕不歸還城池,那后面就沒法進行了,逼得東川這邊也只能咬牙堅持,反而變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
不過喬珩一直在明里暗里地施壓,宣諭使田馥和鳳、華二州也有催促之意,東川方面的態度其實已經沒有那么堅定了。
如今喬珩調動軍隊,等于是要求他們立刻拿出態度,所以顧承駿開口之后,幕僚們對視一眼,最后由行軍司馬尹東山站出來道,“西川咄咄逼人,節帥也該早作決定才是。”
“我已經做好決定了。”顧承駿沉著臉道,“既然喬珩沒有半分誠意,那就一直拖著,看誰耗得過誰”
這個決定讓一部分人意外,倒是身為顧承駿心腹的尹東山面色平靜。拉方縣下水的計劃,因為要足夠隱秘,不能走漏消息讓喬珩查知,提前做出應對,所以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尹東山就是其一。明月霜的回信,他當然也看過了。
他不說話,下面就有人忍不住了,連忙道,“只恐喬珩不愿意拖下去,會重啟戰事。”
尹東山道,“鳳、華二州的軍隊就在一旁,想來喬珩也不能不顧慮。”
之前西川打過來的時候,他們就曾經派人求援,但那時鳳、華二州都不愿意出兵,他們只能苦苦支持。現在,四萬兵馬就在這里,難道他們會眼睜睜地看著喬珩動手
“若是喬珩提前跟他們談好條件呢”有人反駁。
尹東山皺眉,這也不是不可能,或者說,這才是最有可能的發展。
朝廷派來的宣諭使和鳳、華二州的將領,喬珩肯定會給一點面子,但也不會太多。
顧承駿突然開口,“我已經下定決心了,待會兒東山你就去見鳳、華二州派來的將領,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愿意出兵與我一起抵抗喬珩,我便將達城、利城拱手相贈,不信他們不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