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本次考試的規模并不大,但考慮到等以后地盤大了,人多了,她不可能再親自負責這些瑣事,需要給后來的人打個樣,明月霜還是給這場考試整了個標準流程。
首先是試卷印刷之后就密封,出題人和印刷過程中接觸過試卷的人都暫時不能接觸外人。
得虧這幾個月里,王貞儀和邵九娘又拿出了不少成果,造紙術和印刷術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內印出那么多試卷,才算是沒有耽誤事。要不然,明月霜、上官婉兒和孟麗君都被關起來,整個紅巾軍都要轉不動了。
然后是考試過程中的防作弊方式,除了考卷分甲乙兩卷之外,還有搜檢。
是的,搜檢當然也是存在的,只不過看起來沒有那么嚴格。
大黎的科舉搜檢甚至需要脫衣服,是因為文士們穿的都是寬袍大袖,夾帶了也看不出來,還很方便在考場里做小動作。但是紅巾軍這邊,因為大家出身都不高,再加上明月霜的倡導,衣著雖然不至于向后世看齊,但也是以簡練貼身、便于行動為主,沒有太大的操作空間。
如此,搜檢便只需要檢查一下隨身物品。
最后是考試結束之后的糊名、謄抄。
糊名很容易,只要用密封線分隔出一條寫名字和身份號碼、準考證號碼的地方,裝訂時就很方便了。謄抄也比科舉簡單,因為客觀題多,可以只抄答案。
閱卷方面,主觀題也需要三個以上的考官交叉批閱。
如此這般,雖然只有不到一千張試卷,但全部批閱完畢,還是頗費了一番工夫,直到五日之后,成績和名字才總算統計好。
本來程紫桐等人建議,成績也該張榜公布,但明月霜覺得這只是筆試,后面還有面試和政審,若是現在張了榜,后面沒有被選中,那多尷尬
于是便省去了這個流程,只是將考試成績發送各村,還附送一份標準答案,叫落選的人能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面試名單和具體安排也正好順路一起送達。
張吉玉親自把名單送到村學,臉上的笑意掩都掩不住,“大好消息你們家必是文昌帝君保佑,四個人都過了筆試了”
祖孫三代皆是又驚又喜。因為題目很新穎,許多內容對她們來說也很陌生,甚至有些題目根本做不出來,原本那種“此地沒什么人才,我們怎么考成績也不會太差”的自信,就被打擊得差不多了。
如今得知全部通過,這才松了一口氣。
接過名單一看,排名最高的竟是老夫人魏珠,恰排在第三位,君縈月不由笑道,“咱們家竟出了個探花娘”
魏珠被說得十分不自在,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臉,“要是早三十年,這話我也就認了。他們科舉出來的進士,三四十歲也算得上青年俊彥,做探花郎也是有的。我連白頭發都有了,叫出這個名號,只怕人家笑話。”
“誰敢笑話咱們”張吉玉豪邁地一揮手,“先叫他們也考個第三名來”
說笑了幾句,另外三人也看了名次,君琢也在前十名,君玉笙和君縈月卻都落在了一百位左右。
見名單這么長,君玉笙便翻到底下,見最后一位標的是三百名,不由驚訝道,“竟取中了三百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