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州,淮城。
雖然身為弱藩,在對上江州的時候,淮州必定會落于下風,堅持不了多久,但好在淮州與江州為鄰,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彼此之間時常往來,自然也有姻親、也有舊友,關系枝枝蔓蔓,難以理清。
所以江州的突襲也只在最初時生效,很快,反應過來的淮州上下,便用盡手段,暫時阻住了江州大軍的腳步。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暫時的。
淮州人少兵弱,縱然也有幾個忠臣良將,但想要逆這天下大勢,終不可得。
他們的危機,不僅在眼前,也在將來。
但淮州并沒有因此就放棄抵抗。
小勢力也有小勢力的生存智慧,對于淮州來說,情況雖然壞,但還遠遠沒有到絕境。
所以淮州節度使顧庭玉一邊調兵遣將、籌措糧餉,對戰江州軍,另一邊也迅速遣人向各處求援。
徐州如今是自顧不暇了,楚州距離太遠,中間還隔著個江州,只怕也鞭長莫及,剩下的選擇自然就不多了。向紅巾軍求援,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但對于要不要給涼州軍也發一封求援信,卻是頗有爭議。
按理說,這個時候,自然是病急亂投醫,撞到誰就是誰。
但身為弱小勢力,也不得不考慮天下局勢。以如今的局面來看,將來的天下之主,大概也就是在紅巾軍和大涼之間決出了。至于江州,偏安一隅,又勢力最弱,雖有一爭之力,但恐怕很難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雖然如今的紅巾軍和涼州軍還沒什么正面沖突,但彼此的競爭之勢已經擺到了明面上。現在一毫一厘的優勢,積累起來,都是將來決戰時的籌碼,誰都不會輕忽。
若不然,涼州突襲徐州,她們也不會動得這么快。
若是淮州同時向兩方求援,兩邊都沒來救也就罷了,若是兩邊同時來救,又該如何收場
難道淮州還有資格挑揀一下,對其中一方說“抱歉,我選擇讓另一邊救,您請回”
所以,這不僅是此刻求援的問題,更關系到淮州將來更親近哪一邊的問題。淮州方面,經過激烈的爭論,考慮到紅巾軍的地理位置更加有利,而且對外的態度也一向比較柔和,終于艱難地做出了決定。
只是這邊使臣還沒來得及出發,那邊已經有消息傳來,說是正在出使徐州的白千里,已經成功帶回了紅巾軍的大軍
這下不用再猶豫了。
待幾日之后,白千里回到淮城,將自己與明月霜的對話告知顧庭玉等人,淮城上下松了一口氣的同時,也不得不贊一聲紅巾軍的仁義。
對紅巾軍來說,只要略微抻一抻,拖延一陣,雖然可能會讓淮州損失更多,但她們卻能從談判之中獲益更多。或者索性不理會淮州的求援,也跟著出兵,吞并淮州剩下的土地,對她們也只有好處。
但她們都沒有選,而是顯露出了一種急公好義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