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有些吃驚,“這么快”
王蔚站起身,在房間里踱了幾步,道,“我等對紅巾軍的了解,全靠報紙和外間的傳聞,究竟如何,也只有到了那里才知曉了。崔桓既然有此決斷,想來紅巾軍之地,恐怕比我們所想的更加興盛。”
心腹不由壓低了聲音,“那咱們可也要派些人去”
既然崔家人去得,王家人自然也去得。如今江州跟紅巾軍也有些貿易往來,只需做得隱蔽些,不會被人發現。
王蔚沉吟良久,才道,“自是不能讓崔兄專美。這事不僅要辦,還要光明正大地辦”
看似可以偷偷摸摸派家里人過去,做得隱蔽些就不會被發現,但這只是路上。等到了紅巾軍,早晚是要露出行跡來,被人看破,將消息傳回來的。到時候,溫靖那里,只怕難以交代過去。
反之,若是大張旗鼓,將此事擺在明面上,讓溫靖本人點了頭,那自然就沒有這些后顧之憂了。
而且如此一來,崔桓暗度陳倉的優勢也就沒了。
“可這種事,陛下會同意嗎”心腹有些懷疑。
“那就要看話怎么說了。”王蔚笑了起來,“拿我的帖子,請幾位世兄到家中來做客,我有話要與他們說。”
這種事,當然不能他一個人提。
心腹知道他的意思,連忙派人去請了平日里就與王家走得極進的那幾家人過來。
王蔚又踱了一會兒步子,方才在躺椅上做下來,將想好的說辭一字一句琢磨過。等他這里想完了,那邊也有人來報,客人們已經到了。
王蔚找的這幾個人,都是政見與他相合,平日里在朝上也以他為主的。
聽他說了此事,雖然未必人人都想得透徹,但沒有一個反對的沒有人會嫌棄退路太多,不管有沒有用,對他們這樣的人家來說,多做準備總是沒錯的。
他又將自己的說辭拿出來,與眾人一起商討,直到確定沒問題了,才各自散去。
第二日一早,就有個表面上看起來與王丞相毫無干系的低品官員,上了折子,說既然大黎如今與紅巾軍交好,不如趁此機會,從年輕一輩之中挑選些英才,派去紅巾軍游學。
從來就算是親戚,也是常來常往,關系才會親近,大黎與紅巾軍,自然也是如此。
這樣做,既能彰顯雙方親近之意,也可以讓年輕人增廣見聞,若是能從紅巾軍那里學到些東西,就更好了。
退一萬步說,江州仍然將紅巾軍看做是敵人,那兵法上也有一句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多多了解紅巾軍,總是沒錯的。
這封奏折雖然上得有些突然,但在這個時候出現,卻也恰好切中了許多人的心思,因此立刻就在朝堂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溫靖見狀,自然只能讓眾人議一議了。
這一議,結果自然就朝著早有準備的王蔚這一邊偏向,最后,大部分人都表示了贊同。
見時機差不多了,王蔚才站出來,查缺補漏,“茲事體大,若是要派人前往,隨行人員自是要仔細擇選,最好是讓一兩位皇親率隊,以示陛下對此事的看重,對紅巾軍的誠意。”
于是討論的重點,一下子從“要不要派人去”變成了“要派哪一個皇親去”。
有人畏怯,不愿意去,卻也有人覺得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必須要爭取。溫靖有兄弟,有兒子,而這些人又各有擁躉,一時之間,朝堂比之前更熱鬧了。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傻眼。
爭得最厲害的那幾位,都沒有被選中倒不是他們沒爭過別人,只是溫靖開了口,一錘定音,說他們身份貴重,是自己的手足臂膀腹心,不能輕涉險地,最后隨意指定了兩位田氏的遠親。
對王蔚來說,這個結果其實也在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