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巾軍這里,有一樣其他人或許很難注意到,但是康靖很喜歡的設施路牌。這路牌不僅會寫明這里是哪條街巷,還會標注一下從這個方向能去往何處,走另一邊又能去哪里。
這樣的標牌,當然不是給熟悉路徑的本地人看的,而是給頭一次來,什么都摸不著頭腦的外地人看的。
光憑這份用心,就不難理解洛京城為何能如此繁盛富庶、商賈無數了。這樣的小地方尚且肯用心,更何況別處
此刻,康靖便也借了這點便利,即使不認識路,看著路牌,也順利地找到了距離住處最近的市場。
這里比外面更熱鬧,康靖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擠來擠去,身不由己地順著人流往前走,耳畔聽著各種吆喝叫賣聲,只覺得人間煙火氣全都在往自己身體里鉆,驅散了那點因為長期獨處帶來的寂寥感。
一路上,康靖也看到了幾個賣魚的攤子,賣的還都是活魚。難怪不管是魚片粥還是炸小魚,吃著都很新鮮,沒有半點腥味。
他艱難地從人流中擠出來,上前問價,然后吃驚地發現,價格遠比自己想的要低。
康靖平日里是不太關注物價的,他也不需要關注這些,這會兒之所以會在意,其實是因為他知道,分家的時候,姬長恩做主,將大部分的家產都分給兒子們了。
本來也有他的一份,但被他拒絕了。義父知道他的心結,便也沒有堅持。
雖然不知道義父手里還有多少錢,但想來并不豐厚。所以康靖見餐桌上總有魚,便擔心是因為自己才買了這些,又多費錢。
他印象里的魚價,還停留在很小的時候。那時候父親還只是姬氏一個普通的部曲,沒得到姬長恩的賞識,家里頗為清貧。他加雖然就住在河邊,但偶爾吃一次魚,都是父親自己趁著休沐下河去撈的,偶爾府里發了賞,才能買一條。
對他來說,這是幼年時難得的美味。
后來父親得了姬長恩的賞識,日子就好過一些了。可惜好景不長,不久之后,父親就在一次沖突之中為了保護姬長恩而死。
雖然之后他就被帶進府里,被姬長恩認為義子,用心培養,再也不用操心魚價幾何這等小事,但吃魚卻成為了他緬懷父母,緬懷過去的方式。
但印象中,即使是在楚州節度使府,魚也并非四時常有,大魚更是能賣出高價。
但這攤子上賣的魚個頭不小,價格卻也不高。
“怎么這樣便宜”他問賣魚的人。
賣魚的人忙得很,哪里有空搭理他,隨便敷衍了一句,“這是塘里養的。客人若是不買,勞煩往旁邊讓一讓。”
好在即使是在熱鬧的市場里,也總有閑人。旁邊就有人笑道,“這位客人是剛來我們紅巾軍吧,竟連這個都不知曉。這些事體,報紙上都有寫的。”
康靖不免汗顏,他其實已經來了幾個月了,只是總不出門。
那人便跟他說起這養魚的事。
也不知道那報紙上是如何寫的,路邊一個普通的民眾,說起養魚來,竟也頭頭是道,更是將魚價之所以這般便宜的原因,說得十分透徹。
原來紅巾軍這里,連養魚的事都有專人負責,先培養出成活的魚苗,再賣給養魚戶。所以如今,市面上已經難得見到從河里捕撈出來的野生魚類了,都是養出來的,價格自然低。
若是偶爾有賣野生魚的,就還是叫高價。
康靖最終還是買了一條魚。拎著魚回家,正碰上了在院子里遛彎的姬長恩,一看他手里的魚,就笑道,“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