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魚聽得明白,張子羽這段話的意思是,詩詞要追求含蓄蘊藉之美,要留下讓讀者聯想的空間與回味的余地,要讓讀者擁有再創造的沖動和契機,如此詩詞才能擁有悠遠綿長的生命力。闌
李魚更明白張子羽所說,并非單指詩詞創作,更關乎神通修為。
張子羽這幾段話,恰如醍醐灌頂,讓李魚茅塞頓開,對神思訣的理解又上一層樓。
“李太白詩風豪邁,我使一招黃河之水天上來,卻不能盡是恣意,而應當留有韻味。神思訣運轉之時,應如太白雄視萬古,醉酒當歌,但康慨之中存有悲壯,千金散盡還復來,不是一味喧囂,而是直面后的凝蘊。
王右丞詩風閑適,我使一招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卻不能盡是悠然,而應當留有克制。神思訣運轉之時,便應含而不露,悠然自在時又生新境,正如芙蓉花開花落,不見人而始終有人,不經心而始終有心。
胡絳雪說,神思訣以境界為最上,可是許多時候,我卻無法把握境界,全憑著心中感情去感悟勾聯,只知道心境與詩境的結合,一股腦用力,卻忘了含蓄蘊藉之全美。
若是我將這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韻外之致、味外之旨運用到神思訣中,便可將神秘不可自知的境界,轉為教為清晰的認知,便可將神思訣的威力發揮得相對穩定,而不必擔心神思訣受制于情感的波動
如此一來,就算我沒有遭遇生死關頭,就算我沒有情緒醞釀極致,也依然能夠施展神思訣的威力,妙啊,妙啊”闌
李魚想到得意處,不覺眉毛舒展,眼神大亮,不覺手舞足蹈,暗中印證所得,神思于霎時遍游四海八荒,竟是隨心所欲,毫無阻滯。
經由這“韻外之致”,神思訣模湖的道理都變得清晰透徹,如同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可以輕易看見水中的游魚,可以輕易數清水底的鵝卵石,甚至只要望一望,就可以清楚感知到溪水的溫度。
李魚琢磨了半晌,這才回過神來,對著張子羽復又鞠躬行禮,感激萬分“老先生見識高妙,妙喻精辟,真如醍醐灌頂,讓小子受用無盡。大恩大德,真不知如何回報。”
張子羽笑道“我所修雖是儒道,但對于詩文也稍有涉獵。因念天下事理如一,故而妄發議論。淺陋所得,若能幫到小友,那是再好不過。”
要知神思訣秘不示人,但張子羽卻似明了神思訣的優缺,正中肯綮,幫助李魚解決了困擾已久的修煉難題。
要知李魚善于思考,用心鉆研,但畢竟跟隨胡絳雪時日不多,對神思訣的修行更多以自行參悟為主。
風雨仙林路上,李魚連番突破神思訣,雖有不少收獲,卻也積累了許多疑難。闌
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張子羽這番話語好比及時雨,讓李魚掃清了諸多疑惑,實力瞬間再上一層樓。
李魚到此刻對張子羽已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感激道“老先生博兼三教,以咸酸之味來論詩理,深入淺出,發人深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之謂乎”
張子羽還未說話,呼延非搶話道“老張對你寄予厚望,怎會讓你空手而歸有了這番提點,除了有數幾人,你小子大概可以自保無虞了。
照理說,灑家也該送你點什么,但灑家兩手空空,也不會什么詩啊文啊的,哈,有了,灑家當年那件披風一直舍不得丟掉,正好你小子缺件披風,權當留個念想,拿著”
說話間,呼延非也不知從哪里掏出一件火紅色披風,大剌剌就往李魚懷中扔去。
注韻外之致或者韻味說,其實是唐代詩人司空圖的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