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眼神一頓,沉了下來。
劉奎忙解釋道,“您可別怪奴婢多嘴,實則是今日宴席上,奴婢聽聞舒姑娘不小心摔了王妃給她的見面禮,您想想,好端端的金鐲子怎么會摔斷又不是玉鐲,奴婢覺得蹊蹺,偏生,這圣旨也無緣無故給沾了燈油被燒了一個洞,哎,奴婢呀,就是愛瞎操心,總覺得吧,萬事還是穩妥些好。”
太上皇自然聽出劉奎言下之意,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都信一些,裴彥生畢竟是親孫子,不可不慎重,遂斷然開口,
“明日一早,你先去欽天監合八字,若八字合,再下旨不遲。”
劉奎笑著應下。
翌日清晨,雨過天晴,空氣里彌漫著濕漉漉的桂香,露珠掛在枝頭要落不落,臨川王妃站在廳口聽得宮人口諭,滿臉狐疑,“合八字”
瞧昨夜的情形,婚事已板上釘釘,難不成還有轉機說來王妃昨個兒與臨川王嘮叨了一個晚上,只說鐲子斷了不詳,心中郁碎,恨不得不結這門親,如今峰回路轉,王妃心中升起一些希冀,一話不說將兒子八字給了宮人,又遣人去舒家要舒筠的八字。
“要八字”
蘇氏的嗓音已比往日要高了幾分,她是個極有眼力勁的,直覺這事不對勁,倒不是她非要攀著臨川王府這門親,只是女兒嬌滴滴的,花容月貌,斷不能由得人家蹉跎。
起先不肯,后來宮人道是太上皇的意思,蘇氏再怒,也拗不過皇權,冷著臉將八字遞了過去。
劉奎親自坐鎮欽天監,結果可想而知。
兩個孩子命理都極好,皆是大富大貴之命,可惜就是八字不合,倘若硬湊一起,恐礙子嗣。
這年頭哪家不重子嗣,臨川王妃逮著這機會死活不肯要這門親。
淮陽王差點氣暈去,他苦口婆心勸舒家應下,結果又生生耽誤了人家姑娘,這下是真的沒法給舒瀾風交待了,淮陽王徑直入宮去尋太上皇,太上皇也很犯難,不過老人家卻是拿定主意,
“長痛不如短痛,此事是我們皇家對不住舒家,咱們想法子彌補舒家,婚事還是作罷。”
淮陽王沒了法子,回去便病下了,一口氣沒地兒出,瞅著罪魁禍首裴江成光天化日要出去斗酒聽曲,擰起板子將兒子給揍了一頓,出氣后,淮陽王一把鼻涕一把淚枯坐在書房,抬手將自己壓箱底的錦盒拿出,吩咐管家道,
“本王已無顏面對舒家,這是本王在城南一棟別苑,你贈予那姑娘,權當是我給她的賠禮。”
舒瀾風是個有骨氣的讀書人,豈肯收這份禮,非要退回去,倒是蘇氏冷笑一聲接了過來,
“皇家番兩次作踐我家姑娘,豈可沒個交代收了作罷,從此跟皇家一刀兩斷”
舒瀾風看著斬釘截鐵的妻子,一時紅了眼眶。
蘇氏也氣狠了,情緒從不外露的婦人,扶著高幾落了淚。
舒筠猜到是何緣故,只是半字不敢提,左瞅瞅,右瞧瞧,撫著母親的雙肩抱住她,笑嘻嘻寬慰道,
“娘,這是好事,咱們不嫁那皇家,反而落得一身輕不是”
心里卻想,這可不是一樁好事,嫁給裴彥生總比給皇帝做妃子要強。
裴鉞這一出手,就是傻子都該明白了。
他不會讓她嫁人。
大約對她還存了些心思,想讓她入宮。
舒筠先將父母寬慰好了,又故意歡快地捧著那份地契在屋子里打轉,活像個得了寶貝的孩子,蘇氏再心酸也被她逗笑了。
女兒什么都好,就是婚事艱難。
罷了,不嫁便當兒子養,招個婿,實在不成,便回江南去,在江南有外家扶持,總能給女兒挑個合適的女婿。
這么一來,陰霾散去,也漸漸丟開了。
日過去,舒筠見父母已不再傷懷,開始琢磨如何應對皇帝。
小姑娘鄭重其事搬起一高足錦凳,托腮坐在窗下。
天色湛藍,秋光明澈,涼風頻頻送來一陣陣桂花香,窗口擱了一個用舊的筆洗,里頭塞了些泥沙灌了一池水,種著一盆君子蘭,舒筠捏著一顆石子輕輕投下,小小的池中蕩開一圈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