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點,沈愈這間鋪面的位置在整個古玩城二樓中算是最好的那么兩三處。
首先是正對扶梯,只要是坐扶梯上來的游客那么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沈愈的這間蘭亭居。
讓沈愈最滿意的是他這間鋪面是坐南面北,因為南面有開窗,白天時光線充足不會感覺到壓抑。
當然了價格也貴,比起同樣面積坐北朝南需要整天開燈的鋪面在租金上每月足足多出三千多塊。
外面天氣陰沉,沈愈還是打開了燈,燈光亮起的一剎那,店內的陳設也顯露而出,用沈愈自己的話說,室內陳設可稱雅致大氣。
沈愈這間小店的設計完全是他自己操刀,由南到北一分為二,靠卷簾門的地方為會客室,后面才是售貨區。
會客室不大,只有十八個平方,四周用高強度隔音鋼化玻璃隔開,廳內靠東墻位置懸有一幅仿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當然了這是一副迷你版,原作長達12米,肯定是不可能完全復制的。
畫面氣勢如虹,大到崇山峻嶺,山山水水,小到漁船小橋、草舍茅庵,皆見功底,看筆法之揮灑自如好似名家之作,但其實是沈愈自己臨摹的,足足花了他兩月時間。
圖下有一張榆木方桌,一尊鶴嘴銅爐置于其上,取下爐蓋后沈愈點了一盤桂花味的熏香放了進去,十幾秒后,淡淡霧氣透過爐蓋冒出,店內香氣四溢。
方桌兩旁各有一張桃木太師椅,看磨損程度至少也是百年之物。
對面西墻處擺著一個呆萌可愛的招財貓,在其兩旁有兩塊木制的紅酸枝裝飾板,上面懸有一副對聯。
上聯萬般皆是天命。
下聯半點不由凡人。
橫幅有些意思“某偏不信。”
會客室對面是衛生間,節省了去公共廁所的時間與擁擠。
店內占用面積最多的自然是售貨區,數組仿古玻璃展柜呈幾字型排列,柜子里工整的擺放著玉佩,古幣,印章,古墨,硯臺,漆器,銅鏡,木雕,金銀器,文玩珠串等數百個小件,可以這么說能在古玩雜項中找到的物件這里全部都有。
展柜后,東西兩面靠墻的位置各有數個定制到頂的博古架,一側擺滿了各種古籍卷軸,一側則是放置各式玉石瓷器。
最后在南墻靠窗的位置放有一張木制單人床以及一個棗木掛衣架,沈愈這間鋪面除了不能開火做飯外,已經算是他的一個家。
將手里的古硯放在床頭柜上,沈愈先將窗前晾曬的幾本古籍小心收起,然后輕輕放到東側靠墻的博古架上。
這幾本古籍是他前幾天剛從鄉下收上來的,賣家出售前可能將這幾本書放到了某個潮濕的角落,那股子霉味就別提了,不晾曬根本賣不出去。
一切整理好后,沈愈這才自單人床旁的衣架上取了一塊毛巾擦拭起頭發來。
雨漸漸停歇,過堂風吹進來,屋內變得極為涼爽,沈愈走到窗前,恰好窗外的檐角有一滴雨水落下,落在窗棱處化為無數珠玉濺落。
沈愈抬頭望天,此時的天空依然陰沉的厲害,“今日大暑,距我離開寶玉軒已整整一年,給店里造成的損失,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還給褚叔。
“哎,最近這段時間可說是諸事不順,但愿以后能好運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