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枚鑒藏章不要帶進墓中,要是沈愈有走投無路或者窮困潦倒之時,可以用這兩枚鑒藏印蓋一張佚名古畫應急。
說白了,就是暗示沈愈可以把印章蓋到一副佚名畫上,然后當作某位名家的真跡高價賣出。
沈愈知道這是祖父怕他死后自己無依無靠,就連名聲都不顧了。
之所以把“青云弟子”章帶到墓中,是怕落了自己師父青云子的名聲。
不過沈愈在祖父去世后的第一時間就親手把兩枚印章的印文磨掉了。
從此以后,世上再無朱文“沈重樓印”與白文“沈氏重樓精鑒”印,留下兩枚殘章就是想祖父時可以拿出來看看。
將白瓷棋笥小心放入保險柜中的軟格里,旁邊的一副卷軸畫卻是引起了沈愈的注意。
“奇怪,這副畫不是祖父百歲大壽時,我送他的那張藍瑛贗品嗎”
沈愈將卷軸從保險柜中拿出來,然后將花梨書桌上的棋盤棋子筆墨紙硯都規整了一番,才解開系繩將卷軸慢慢打開。
這是一副設色絹本畫,縱約一米半,橫約半米。
畫中描繪的是文人幽靜閑適的山居生活,
整幅畫主要由巨松、山壁、屋舍三部分組成。
最近處為三顆高聳入云的巨松,分別以重墨、中墨、淡墨畫出。
中間位置是幾棟屋舍,兩位文士對坐交談,一位在休憩。
在屋舍下方是迂回彎曲的高山瀑水緩緩下流,似乎能在畫中感受到山泉流水的叮咚聲。
整幅畫不但有山水美景,更多的呈現出一種悠閑淡雅、瀟灑愜意的文人意境。
這幅“溪閣清言圖”乃是沈愈古玩生涯中打眼的“紀念品”,為藍瑛的作品。
藍瑛字田叔,書畫雙絕,其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家影響很大,晚明畫家第一人陳洪綬就是他的弟子,因為錢塘又稱武林,所以稱為“武林派”,藍瑛就是武林畫派的創始人。
這幅畫是沈愈十六歲時把歷年的壓歲錢湊了五千塊又跟祖父要了三千塊,在東牛觀古玩街一個包袱齋買的,準備在祖父百歲大壽九十時讓他老人家高興一下。
清言的字面意思是高雅的言論,但實際上是古代文人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賞花飲酒,下棋觀景。
誰知道沈重樓只看了一眼就哈哈大笑說了兩個字,“贗品”
因為真跡沈重樓曾經見過,這幅畫臨摹的是不錯,可惜做的有些倉促,真跡上邊的印章有十幾個,這幅畫只是隨意往上印了幾個。
最重要的是溪閣清言圖的真跡是在tb市故宮博物院呢。
就是這次打眼后,沈愈對于字畫才算上心,到了沈愈大學畢業后,沈重樓再評價自己這個寶貝孫兒單論字畫鑒定功底已有自己的五成功力。
默念一聲鑒寶,畫上未有任何寶光出現。
但是僅僅相隔一秒,令沈愈驚訝的事情發生了。
一團淺青色如蠶豆般大小的寶光在此畫的地桿上冒了出來。
“這畫地桿里竟然還藏有其它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