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這兩個字,他不禁咬斷鋼牙,“若非朝廷昏庸無道,爹娘與兄弟姊妹們又怎會活活餓死
夫人,你是不知道,家里窮啊。一家子的尸首并排放在一起,莫說是棺材板了,便是裹尸的草席我也湊不齊。”
說到這里,八尺高的壯漢也不禁虎目含淚。
因天子對太祖極為敬愛,對這些太祖經歷的往事也很能共情,演得十分投入,渲染力驚人。
一開始宮妃、皇子、公主們要看天子演的電影,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惶恐,就怕天子演得不好,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贊美之詞。
畢竟,天子也不是專業演員呀。
哪知道,就這短短的幾句臺詞,在場的有一個算一個,無不紅了眼眶。
便是傅玉衡和徒南薰這兩個早看過的,再看之時也覺心中憤恨,覺得前朝滅亡純屬順應天命
文皇后滿臉疼惜地抱住丈夫,不住地柔聲安撫,“爹娘已經重新入土為安了,你也不要自責了。
爹娘在天之靈,看著你有今日的成就,必然十分欣慰,覺得你光宗耀祖了。”
那時候的勞動人民,思想就是這么樸實自己吃再多的苦不要緊,只要孩子出息了,列祖列宗臉上都有光。
太祖擦干眼淚,恨恨道“我與這昏庸的朝廷有不共戴天之仇,男子漢大丈夫,豈可屈身事賊”
“說得好”文皇后大聲贊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因著朝廷的昏庸,讓多少兒子失去了父親,多少父親失去了兒子多少丈夫失去了妻子,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
朝廷不但是你的仇人,也是這天下千千萬萬苦命百姓的仇人。一己之仇尚可忍辱,與百姓相背的賊寇,絕不可降”
太祖神情一震,“聽賢妻一言,猶如撥云見月,使我茅塞頓開呀”
他立即下定了決心,暗中聯絡不滿大天王投降的文臣和將領,趁著大天王招待朝廷使臣之機,領著親兵,護著一眾家眷逃走了。
有了新的根據地之后,在一眾文武的推舉下,他成了新的起義軍首領,開始了新的征程。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
太-祖雖然不是那等喜好張揚之人,但大天王的某些策略和方針,實在是不合他的胃口。
從前他只是大天王的下屬,就算有再多不滿,也只能提議進諫。
大天王一直不肯采納,覺得他一個大老粗根本不懂政治。縱然太-祖有萬千謀劃,也只能徒嘆奈何。
最多私底下和自己老婆發發牢騷。
如今自己當家做主了,又恰逢起義軍百廢待興,正好是改換方針,重定法則的大好時機。
而太-祖也瞅準了時機,先是做通了追隨他出來的那些人的思想工作,然后就頒布全軍。
不得搶占軍功,入城不得擾民,更不許殺良冒功。
以上三個為主要方針,余下的規則也基本上都是圍繞這三項基礎設立的。
自此以后,起義軍中軍紀最為嚴明的軍隊誕生了。
而這樣一支軍隊,縱然是在前人廢墟上重建起來的,也必定會發光發熱,大放異彩。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由于太-祖執法嚴明,全軍上下莫敢不從,很快就贏得了百姓們的支持與愛戴。
自己地盤上的百姓安全感十足,無論是種地還是經商都干勁滿滿;
相鄰地方的百姓也不是聾子瞎子,眼看著大家離得這么近,怎么別人家就能吃飽穿暖,還不用擔心隨時被搶被殺,咱們就得戰戰兢兢,永無寧日呢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了對比才更有動力。
這也為日后太-祖軍隊作戰時,百姓暗中掩護,甚至還有自發組織人手,趁夜奪取城門投獻打下了基礎。
從太-祖自立,到奪取天下,用了不過區區六年。
不過,天下大致平定之后,還有些地方動亂需要政治與軍事手腕聯合。
而還是太子的當今的監國之路,則是關外那群不省心的異族帶來的機會。
雖說攘外必先安內,但其實反過來操作也很常見。
那就是以外部戰爭,轉移內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