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就不能有開頭”祝三說。
張仙姑從未與女兒如此長談,此時長舒了一口氣“就是這樣哎喲,才說茶水鋪,前面就有個茶棚,去喝口茶,歇歇腳吧”
“好。”
母女倆進了茶棚,這里是一對中年夫妻在看守,收了她們幾文錢與她們閑聊“看著面生。”
祝三道“嗯,我頭回下鄉收租。”
中年婦人笑道“恭喜恭喜,能頂門立戶了。”問城里有什么新鮮事,祝三也輕描淡寫說了州府失火。中年婦人道“哎喲,那可真是大事了。”祝三道“嗐又要加捐稅了。”中年婦人也是一陣嘆息。
又多送了她兩個餅子夾了點碎肉醬,說是自己吃的,讓她們路上吃。
祝三臨走前又多摸了幾文錢給她,婦人也笑著收了。
過了這個茶棚,又走幾里又是一個,母女倆又歇一回腳,到第三個茶棚的時候才聽說附近有一個比較大的鎮子。
祝三看已到了后半晌,估算腳程走到村鎮剛好投宿。向茶棚買干糧,準備與張仙姑去鎮子里落腳的時候,一陣馬蹄聲急掠而過,一行數騎到了茶棚前
這一行人與之前見過的所有人都不太一樣,為首的是一個極好看的青年,祝三的腦子在極短的時間里閃過了許多詞,都是極好的詞。不過她很快把眼睛移開了,因為這青年看了過來,青年的隨從們的目光也掃了過來。隨從里最大個兒的一個叫道“收拾干凈桌子,上茶來”
這家伙配得個祝三偷聽私塾時聽到的一個詞兒“腰帶十圍”,確實是個赳赳丈夫。
祝三翻個白眼,對張仙姑道“娘,咱們走吧。”
張仙姑也多看了這青年兩眼“哦,走走。”才與祝三到看茶棚的老頭那兒算錢。
茶棚不大,就放得下兩三張桌子,兩張在茶棚內,另半張露了半截在外面。就在母女二人還未走出茶棚,青年一行未走入茶棚時,又有幾個人來到了茶棚內,也叫“好渴有好茶拿來”
小小的茶棚頓時擁擠了起來
祝三直覺得不對勁兒
她催促看茶棚的老頭兒快點結賬,老頭兒一面招呼著兩撥新來的人,一面慢騰騰地給她算錢。將錢投進一只大竹筒里,再慢騰騰地給她包干糧。老頭兒倒寧愿快些把她們打發走,好接待新來的人,無奈人老手慢,好容易才包好。
祝三顧不得什么好看的青年了,飛快地挾起張仙姑就往外走,雖然她現在只是勉強與張仙姑差不多高,張仙姑還是被她弄了個措手不及被她擠出了茶棚。張仙姑正要低聲埋怨一下女兒毛躁,祝三卻突然停了下來。
張仙姑正待要問,祝三手一招,從擦身而過的一個人身上撈過一只錢袋,張仙姑看了大怒“好哇小雜種偷到老娘身上來了”
那人正是最后一撥到茶棚的其中一人,見被叫破,竟不驚惶,居然呲起牙來威脅。祝三心道,到底是小地方的,不如府城里的老賊頭和老王。她一手摸到了后腰上,那里有之前藏的一把雕刀。另一手一伸一縮,又提著一只小小的袋子來“喂,那個大個兒,袋子叫人摸走了還不知道吶說你呢前面那個,長寬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