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天,祝纓已經學會了一個“吏”所需掌握的所有禮儀了。鄭熹又拿出一本律法書讓她“識字么”
祝纓道“識得。”
鄭熹道“拿去看,不懂的,不認識的來問我。本該將律令格式都學會,眼下沒功夫叫你先學個三年五載再做事,你先將大致的條目通讀,也就勉強夠用了。這是一套律條,你先讀第一本,看完這一本,回來交功課,我再給你下一本。”
“好。”
祝纓白天趕路,晚上吃完飯就看書。張仙姑心疼女兒,又想驛站不用她自己花錢,只要女兒看書,她就給女兒單點一盞燈,點兩個燈芯都挑得亮亮的
祝纓讀書很快,記性也極好,三天后就將書拿去給鄭熹“交功課”去了。鄭熹詫異地問“都看完了”
“是。”
鄭熹也不翻書,隨口抽問“何為十惡”
“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何為八議”
“親、故、賢、能、功、勤、賓、貴。”
“笞五十,贖銅幾斤”
“五斤。”
鄭熹問道“你以前讀過律條聽人說起過”
祝纓道“沒有。”
金良、陸超陪在鄭熹身邊,兩人都側目這記性也忒好了
鄭熹又問了幾個問題,越問越細,祝纓都答了上來。鄭熹就給祝纓換了一本“繼續讀。”
祝纓一走,鄭熹眼風一掃,見金良他們吃驚的樣子,問道“怎么樣”
陸超道“記性也太好了”記住主人的吩咐,是合格仆人的必備技能,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能記得大概意思就算不錯了。能記得一字不差的,就有很大的機會成為貼身仆人。而識字、看書極快,還是這種枯燥的學問書,還能記住,放眼讀書人里也是少數。
金良就說“怪不得他念著馮小娘子的好。”
金良知道祝纓“私塾窗戶下偷聽”,當時只道是尋常,如今一看,他這“偷聽”恐怕比別人正經學的還要強于妙妙和花姐許其偷聽之恩,對祝纓和對資質平平的人意義是不一樣的。祝纓“偷聽”是魚躍入海,普通人偷聽,可能就是喝口涼水解一時渴。而有的人正式坐在課堂里聽課,都像是一口冰水灌下去,叫他跑肚。
金良自己有兒子了,也讓孩子讀書,讀得如何真是不說也罷。他說“要是我有這樣的兒子,寧愿挨祝大那樣的打”
鄭熹心道嗯,那我揀到了。
第二天,金良就把祝纓叫去跟自己同桌吃飯了。祝纓道“干嘛呀”金良道“叫你吃飯還不好跟他們在一桌坐,他們還要打趣你,我不打趣你。”甘澤等人道“我們怎么打趣他啦都答應你了,要好好處的,怎么會說話不算數”
祝纓也斜著眼看金良,道“你有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