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又極想把這件事做成、做好,還得考慮不能得罪了王府里的人。
她得好好想想。
那一邊,王府的主人們卻是等不及了,他們還要招待鄭熹好好吃飯呢
老太妃和高陽郡王也不要鄭熹現在就給他們個結果,老太妃見他們臉上沒有喜悅的神情就知道眼下沒有個結果,她也不惱,嗔笑道“哎喲喲,我的乖乖,還跟小時候一樣,一旦功課沒能立時叫師傅夸個上等,臉上就帶出來了。”
鄭熹對上外婆,也只能哭笑不得地叫一聲“外婆”
祝纓從中竟聽出了幾分撒嬌的味道。
老太妃很吃這一套,親自給外孫找理由,說“就算是去廟里許愿,也得燒的香煙飄到菩薩座前祂才能知道不是”
又向兒子夸外孫“七郎心里有咱們,聽了信兒就過來啦。”
順便又說祝纓也辛苦了“可憐見的,小小年紀這么奔波。來人,陪他去好好管待茶飯,你們也不許嚇著他。”
祝纓又被長史給親自陪著吃飯去了。
王府長史,跟大理寺的少卿一樣的品級,這就是讓裴清陪祝纓吃飯,祝纓可不敢往上面坐。裴清,那是大理寺吃午飯的時候都不跟祝纓一個屋,賞一盆雞湯就是給面子的主兒啊
祝纓硬是不坐,長史看她不像沮喪的樣子,倒有幾分欣賞這小孩子的心性沉穩,笑道“你是七郎帶來的,是客。年輕人,在這里不必像外間他們那樣推來敘去的。”
祝纓道“既然不用假客氣,就算隨意一坐,您看看您這樣的人才,再看看我這樣的年紀,也該請您上坐的。”
長史笑道“好吧,你我同坐。”
兩人勉強平坐,一時酒席上來。祝纓先說“容晚生以茶代酒,謝您今日招待。”
長史道“但飲無妨。”
祝纓靦腆地說“恐怕酒后失態誤了事,今天的事,我還得好好想想。”
長史也不勉強,與她飲了一杯,放下杯子讓了一回,才問“怎么竟有些眉目了么”
祝纓道“晚生見識淺薄,好些事情看到眼里了,還沒理個明白,還須仔細想想才好。要是才有了一點兒進展就大呼小叫的,說我輕狂事小,辦下去又進展艱難叫府上白白期望豈不惹人厭了。”
長史道“唔,小小年紀,十分通透,不愧是七郎都看重的人。既然自己肚里有數,我便不啰嗦啦。請”
長史舉箸,祝纓也捏起了筷子。她看了眼流水般上來的席面,又遇到了看失物單子時的情況她連人家王府的菜都有一半兒不認得是什么東西只能認出個雞、魚的形狀,又認得幾個丸子、菜蔬之類。別的,就都沒見過了。
王府看鄭熹面子上,待她確實不薄,上的東西她都不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