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姐勸她“這里亂,別總來了。”
花姐心情正好,道“總要做點事的深宅大院,其實也亂。小祝做了許多事,我總也要做一些才好。”
送了藥出來,不想竟又遇到了小江。
花姐起初沒認出來她,小江換了一身藏青的道袍,頭發在頭頂挽了起來,罩了頂小小的蓮花冠。她身邊的小黑丫頭也跟著換了身藏青的衣服,花姐是先認出了小丫,遲一步才發現是小江。
此時,她與小江已經只有三步之遙了。
兩人對望了一眼,花姐微微低頭,行了一個禮。
她也沒抬頭,她也沒說話。
她知道,不能再與她對視。她也知道,不能開口說話。
兩伙人擦肩而過,小黑丫頭轉頭看去,只見那邊提藥箱的那個丫環也在轉身,她們兩個對望了一眼。小黑丫頭跳前一步,說“娘子,是她們。可是沒有小祝大人。”
“回家。”
“哎也不知道小祝大人在干什么。”
小祝大人在忙著準備中秋呢。處理完奏本的事兒,跟王云鶴那里協調完,時間也往八月邁了。她得準備大理寺的中秋節。
安排當值的人,她索性就要自己值這個班了,這個活計卻被蘇匡搶了去。蘇匡痛定思痛,決定多干一些苦活累活,讓鄭熹看得見自己。祝纓請示了鄭熹,就給了他這個班,同時安排了中秋節當值人的餐飲。
又以大理寺的名義訂了些中秋節的應景之物,照著品級陸續發下。她雖然砍價狠,但是這筆買賣也不小,還是有人愿意跟她長期合作。
她訂購的那些商鋪,都拿東西送到她家里,說“樣品。”
于是祝纓又額外收到了各色月餅足有幾十斤、兩大簍的螃蟹、各色瓜果數筐、雞鴨魚肉、菜蔬、酒水之類還有人送了她幾盆菊花。這些還真是“樣品”,花樣是真的多,每樣一點也聚成一大堆了。祝纓就算不拿大理寺的那一份兒,這些他們家都吃不完。
祝纓還知道,商家會再準備一部分“損耗”,塞給一些其他經手的小吏之類。這種事是很難禁止的,祝纓能做的,就是控制品相,親自把關這些要發到同僚手里的東西。然后再拒絕掉送到她家的貴重物品,留一些“樣品”算收了人情。
張仙姑道“往年也不見有這么多呀”
祝纓道“我換差使了。”
然后和花姐商議著“快秋收了,這些月餅咱們也吃不完。除了往幾處相熟人家走禮,多出來或送到外面給乞兒,再給佃戶家各幾斤。”
祝纓讓杜大姐揀些一筐果蔬配上十斤月餅、一些雞蛋送慈惠庵,再收拾一盒子月餅配上十只螃蟹、一壇酒、一只雞湊成四樣送給金良家。金良家回禮是豬頭豬蹄之類。又有溫岳家,也和金良家一樣。
她親自把一簍螃蟹、十斤月餅、一條魚、一壇酒、一筐時蔬、一只鴨子給送到鄭熹府上,甭管多少,凡是過節,她現在是不會忘了給這位上司多送一份禮的。鄭熹也知道她這個習性,也笑納了,命人蒸了螃蟹跟鄭侯一起吃。
鄭侯不無感慨地說“我得到一個這么順手的人時,我都五十歲了,他也三十好幾了你小子現在就撞上了。”
王云鶴那里是鮮果和酒配兩盆菊花。
又給老馬、老穆這樣的“故交”與張班頭、楊仵作家也送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