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留兩天自家的飯,她左手進右手出,都分光了。
祝家里,祝大不愛吃螃蟹,所以往年也不怎么買這個東西。以前窮的時候下河摸點蝦蟹螺煮了,有時候鹽都沒有,吃了還容易鬧肚子也沒什么滋味。他就說“哪如吃豬蹄好”
花姐把螃蟹配紫蘇蒸了,調了姜醋,熱了黃酒,再配上幾道小菜。給祝纓剝了個螃蟹,剔了一殼子蟹黃,澆上姜醋“嘗嘗”
祝纓拿了一吃,道“鮮”
花姐又給她配黃酒吃螃蟹,張仙姑也學著樣子,說“哎,都是螃蟹,怎么味兒就不一樣了呢老三小的時候呀,有一回餓得慌,就弄這個吃,噫僅此是沒毒罷了。”
祝大將信將疑,也嘗了兩口,接著就放開了吃起來“味兒是不一樣了京城真是個好地方,人進京貴,螃蟹進京也好吃了。”
祝纓笑著搖頭,花姐也由他去說。花姐說“過了中秋就快秋收了。”
祝纓道“今年我去盯去吧。”
張仙姑道“你不坐衙啦”
祝纓笑道“今年我也得看著秋收呢”
她現在的差使還管著庶務,其中一項是大理寺的公費收支。她本人是不怎么懂種田的,但是大理寺是有產業的。各衙司都有自己的一分地,租出去也收租。她決定今年去盯一盯,也是為了知道一些稼穡之事,也是為了創收。這樣日后經手自家田產的時候心里也能有個數。
張仙姑道“往年他們管事的不盯嗎現在就你去,你哪知道下地有多苦”
“又不用我親自干活。”祝纓笑道,“我的酒是不能白喝的,王大人已經答應了,他去巡視的時候,我跟著一道去。”
王云鶴是個重視民生的人,秋收了,他要下田去看看。祝纓聽人說了,也纏著要跟著下去。王云鶴去勘測水利,她也跟著去。
王云鶴不是隨便下田的,他心里有賬,看看收成,哪里收成好,哪里收成不好,這個時候最直觀。據此最終調整一下水渠的方案,開渠的時候盡量避免毀壞良田,又可照顧薄田。
祝纓跟著他,不但能學點東西,還能為大理寺、為自己家的田地爭取一點額外的水利方面的好處。
她一身短打跟著去,戴著個斗笠,也不嫌泥土臟,跳下田埂去捏土質,又或者親自去看水渠。
王云鶴看她親自動手收割,開始還摸不著門兒,動作很慢,很快就能上手,割完一壟莊稼才收手。又見她拿鍬試著挖土,也很快就上手。王云鶴就非常的喜歡,笑道“這樣才是能做好親民官的人呢你只在大理寺,可惜了呀”
他既惜才,又遇良才,不免又要多說幾句“你在大理寺,主持完這兩件事后,過二年,當設法外放才好。不做親民官,不知國家事要多在地方歷練,各地風物不同,頂好多任幾個不同的地方,間隔遠一點的。國家很大啊不要以為私自民間就了解民間了,你只不過熟悉你來的那個民間。別的地方,也是民間。”
“哎。”祝纓隨口答應著,這事兒也由不得她不是還得看鄭熹。何況她也沒什么別的追求,熬著就能升資歷升官的,她跟“天下”是真的不熟,不怎么愿意為“天下”考慮的。
王云鶴卻很認真,對她說“劉松年的稿子寫出來了,你先拿去。他寫的東西很有些門道,不要覺得戲作淺顯。你多看看對你也有好處。”
“是。”
祝纓跟王云鶴混了小半個月,規劃水渠的事兒又學了不少,還硬從王云鶴手里多摳了五里渠。她的田產那邊本來王云鶴就打算再修一條小渠引水經過的,現在她又為大理寺的公田多爭了些額份,頓時心滿意足。
又親自監督收割。將佃戶名單再重新梳理一遍,做了相應的調整,按照家庭的人口、勞力的多少,生活的情況重新分派來年的土地。親自和佃戶算租子,不再讓莊頭之類占便宜。查出前任莊頭貪污之事,一并把他給辦了。仿佛宰了一頭年豬。
沒了這人從中再剝一成皮,則佃戶可少交些,而大理寺的公費又多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