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京的時候還是春天,不冷不熱,祝纓騎馬,小吳騎個驢跟在后面。其他人或坐車、或押車,隊伍的后面是商隊。
沿途走官道、住驛站,商人們行得開心,因為祝纓的仆人也少,并不額外勒索他們要他們孝敬。
行了三百余里,再拐個彎就是陳萌任縣令的地方了。祝纓拿了陳巒的家書,又幫陳大娘子給陳巒帶了幾件衣服、一些藥材之類,到了驛站住下就派小吳去投帖要見陳萌。
陳萌親自到驛站來見祝纓。
祝纓站在門外等他,遠遠看到陳萌騎馬過來,看著比在京城時有精神了不少。心道陳相要是肯早點放手,大公子早成人了。
她笑著與陳萌寒暄,兩人進了堂內坐下,祝纓將家書等轉交。陳萌笑道“他們就是愛操心。”
祝纓對他說“怎么能不擔心呢日后你的兩位小郎要出遠門,你也是這樣掛念的。”
陳萌難以壓抑興奮地問“你見過他們了他們現在怎么樣長高了吧”
祝纓比了個高度“大郎這么高了,很有禮貌,口齒清楚也不怯場。”
“哎,我可真想見見他們吶”
陳萌先與祝纓話家常,最后話鋒一轉才說到朝廷的事務上去。他說“你這回走得有些遠了,雖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也不要忘了與京里常聯絡。那地方特產又不豐富,你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須知道,那樣的地方租賦收得少,人口少,必是有原因,而不是別的地方的人蠢,不知道到這片風水寶地去享福。又有當地豪強”
他滔滔不絕,祝纓也聽得入神,陳大公子看來是吃了不少虧,也練得精明了很多。
祝纓將他的經驗都聽完,對他道了謝。陳萌又送了她一份盤費“到新的地方,有多少準備都不嫌多。”
祝纓已接了陳家不少人情,些許財帛反而是最小的事情了,她也不矯情,大方地接了,說“今日一別,不知何時重逢。大公子,保重。”
陳萌嘆氣,道“政事堂這事兒辦的你是我見過的第三個從這里過的人了,也不知道能回來幾個,你可要保重啊。政事堂是公心,可天地不仁吶”
祝纓道“大公子,你沒白來做這個縣令。”
陳萌咧嘴一笑“親生父親的權勢也未必就是自己的,你也當心,鄭熹的福未必是你的福,他的禍怕也要牽連到你。”
“大公子,交淺言深了。”
陳萌道“那要看對誰。我這些年干的蠢事可也不少,說過的蠢話也是一堆,你別放在心上。珍重”
“告辭。哎,不對”祝纓說,“這是驛站,是你走。”
兩人都笑了出來,陳萌又問“冠群,跟你南下么”
“是。”
“跟著你很好啊,沒有了你,她留在京城未必就能順心了,。一同上路你們互相也有個照應。”
祝纓道“要見一見嗎”
“我算了吧哎,我是真想有那樣的一個妹妹可我們家呀”
陳萌擺著手出去,回頭對祝纓說“別送啦。”
冷不丁地廂房的門打開了,花姐在門口對他盈盈一拜。陳萌又咧嘴笑了“冠群啊,保重啊。”花姐又是一拜。
花姐站在門邊,等陳萌離開了才走到祝纓身邊,說“他有些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