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又接著巡視了一些工地,也有突襲的,也有按著正常的日程走的。遇有錯誤也都糾正,多半是像那挨了打的村長一樣,還沒來得及干點大的就被按住了。祝纓也不客氣,一路打了回來。
沿途緊張得要命,她的臉上也看不出生氣的樣子,依舊平靜,該吃吃該睡睡什么都沒受到影響。遇到干得好的,她自己出錢獎勵村長里正。
天氣轉冷的時候,她回到了縣城。
趙蘇騎著馬跟著她的身后,心中也有點好奇。一路行來,各鄉間都有了些變化,真是換一個好官,各處都能看到新意。他到過縣城,想知道縣城現在變成什么樣子了。
還沒進城,田間就有人跟祝纓打招呼,也有叫“大人”的,也有叫“郎君”的,也有叫“大官人”的。祝纓也對他們或點頭、或揮手致意。
到了城門口,守城卒笑著迎來“大人回來了”
趙蘇看這守城卒的樣子,不全是諂媚,竟有幾分真正的欣喜。一行人進了城,也有路過百姓笑著說“回來了回來了”
進城之后,祝纓就對身后的“父老”說“有勞諸位一路同行,如今可算是回來了諸位也都回家歇息吧,等縣學遴選完了,我得了閑請大家吃飯。”
顧翁等人都說“我等生長在此,也不曾走遍全縣。這回跟著大人倒是開了眼了,知道自己的家鄉了。”
說得眾人一笑,難得的和諧。縣城之人也不常見這些人在街上如此和氣地談笑風生,都好奇地看著。
顧翁等人心情頗佳,這一路來回,雖然趙灃父子受到一些優待令他們小小酸了一點。但是,祝纓一路遇著犯了錯的村長也只是均等地二十大板,沒有抓過來站枷,也沒有窮治,還會獎勵忠于職守者,可見不是個酷吏。
不是酷吏就好啊
真要是酷吏,大家也沒辦法。縣令代表朝廷,總不能真的造反。
他們都放心地回家,趙翁還問趙蘇“賢侄,到我家去”
趙蘇道“承蒙關愛,家父已有安排了。”
趙翁遂作罷。
祝纓聽著了他們的話,就說“先安頓下來溫一溫書,不必急著走親訪友。”
“是。”
祝纓等他辭去,對小吳和童波道“你們兩個跟趙蘇過去看看,如果沒事就回來,如果他那里有小糾紛,就幫他壓一壓。”
“獠女之子”本就敏感就怕有人說閑話,本來是為了安撫,如果人來了受了委屈反而不美。
趙家在縣城有一處三進的院子,在縣城里算座精巧的豪宅,他自住主屋。前院是待客之所,男仆睡馬廄旁的通鋪,女仆在后院廚房邊的小屋里住著。卸車、安放行李,動靜引得街坊來看。
也有人低聲議論“獠兒來了。”
趙蘇已然進了宅子并沒有聽到,但是小吳和童波大聲呵斥“休得無禮這位是縣令大人看中的小郎君,正經的讀書人什么獠不獠的”倒叫趙蘇宅子里的人聽到了。
本來人家不知道的,他倆這一叫喚,反而讓趙蘇聽到了“獠”,這兩人還道自己干了一件大好事,也要做個有涵養之人做好事不留名。兩人不去敲門向趙蘇賣好,倒顛顛兒地跑回縣衙,跟祝纓表功去了。
趙蘇慢慢踱出去,示意仆人將大門打開,踱到門口往外一看,只看到兩個穿號衣的顛顛兒的背影。
小吳與童波回到縣衙,祝纓已換了身衣服,處理起一些事務。公文原不算多,要緊一點的有人不斷送給她批了再帶回來,不太要緊的就都壓在這里了。縣衙的書吏已做了簡略的處理,祝纓翻開來看,將一些他們做得欠缺的地方一一訂正。
然后是寫信,她有許多信要寫。給京城的鄭、王、陳、裴等人,寫她在福祿縣的見聞,寫一些本地的風俗,房子的式樣、水利也與京畿地區不同,又寫本地物產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