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祿縣沒錢,什么東西沾點“好兆頭”都能賣上點價,尤其逢年過節的時候。不是么
橘子就叫福橘,那產量不高的稻米就更好了,它得叫福稻。
祝纓笑瞇瞇地看著魯刺史“大人說的是。”
將魯刺史看得心里發毛,不知道祝纓又要作什么夭。
祝纓卻是一點夭也沒有作,她在州城轉了兩天,帶了些衣料、珍珠、新鮮玩藝兒又買了點新書回去。從頭到尾都十分的平靜。
回到了縣城,她也沒干什么,將帶回來的東西拿到家里分一分,又將今年表現得好的官吏的名單列出來。官吏每年都有考核,于考核之外,祝纓又把自己買回來的衣料給了他們一些作為獎勵。
縣衙里得到的都很欣喜,沒得到的也有些羨慕。臘月了,縣令不想生事,整個福祿縣的事都少了很多。祝纓回后衙換了身布衣,也不帶人,自己悄悄地往縣城里走去,她還是習慣于自己自己摸一摸底。
她之前在州城就逛了市集,問了那里橘子等等的價格,今天想到縣城的市集上看看本縣物品的價格。橘子這種東西,只有南方產,但是又比荔枝之類耐儲存得多,所以運到北方之后不至于讓人不敢問價。最妙的是它是可以量產的不是三兩個人,搗鼓搗鼓就把錢全都賺完了的。
種樹要人、摘果子要人,運輸也要人,即使商人轉運賺大頭,普通種樹摘果的人也能混一口飯吃。同樣數量的東西,以前只能賺一個錢,現在能賺一個半,這半個錢里商人、大戶拿大頭,福祿縣的普通人能分一小半也是好的呀
實在是個適合拿出去賣的好東西
祝纓到市集里逛了沒多久就被人認出來了她的長相與本地人還是略有點不同的。她的個頭,在京城不算什么,但到了福祿縣就算是個“高挑男子”了。她的相貌也不算特別的俊美,但在是普通人都“餓得脖筋挑著個頭”的衰樣的時候,也就閃光發亮了。
而且她的衣服上沒有補丁
自打遇到鄭熹,祝纓就沒再穿過補丁衣服了。不止福祿縣,從南到北,普通百姓也難有幾件沒補丁的好衣服。
祝纓才問了幾個攤子橘子的價格,就有自己擔著擔子過來賣的或男或女往她手里塞橘子。祝纓也不拒絕,從兜里摸出幾個錢來給他們,他們又不要。祝纓道“不是白給你們的,問你們點事兒,橘子好種么”
這東西縱有萬般好處,如果不宜栽種,那也是不行的。種田種樹,養雞養鴨,并不是祝纓擅長的,她得現學。
她就蹲在人家的攤子前面,跟一對頭發花白的中年夫婦聊天,問人家怎么種橘子,順手剝著橘子吃,邊吃邊問。樹要怎么種、種哪里,什么時候結果、什么時候采摘
圍的人越來越多,將一些原本不會踏足市集的人也吸引了來。
趙娘子姑姪倆在縣城已住了些日子了,這縣城在祝纓看來很小,在“小妹”看來也能算得上繁榮了。她覺得自己看得差不多了,這個縣令才不像她姑姑說的那么“軟和”,一個把全縣的富人都薅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看著的縣令,他能是個和氣的人嗎
這一手可太狠了
她裝成十分好奇的樣子,也擠進人堆里,就站在祝纓的身后,想看看他到底在干嘛。冷不丁地,那個蹲著吃橘子的縣令站了起來
他不但站了起來,還扭過頭來看到了她
“小妹”往后一仰,踩到了身后一個人的腳,她說了一句平日不會說的話“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