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信件歸攏,收好、鎖好,祝纓才有閑心去看鄭熹送來的東西。
過年的衣服不用自己裁了,又有些布匹之類,祝纓對張仙姑道“你們也該裁新衣服了,我本來想過兩天去州城見刺史大人的時候買些料子回來的,現在有了這個倒省錢了。”
張仙姑聽到“刺史”,也不看料子了,也不看擺設了,問“還要見刺史啊”
她如今也知道魯刺史不能將祝纓怎么樣,但是女兒還得去見魯刺史總讓她心里不太自在。祝纓道“一年見兩次,算少的啦。他們上進的人,恨不能天天陪著他呢。”
張仙姑道“誰愛去誰去”
花姐則說“鄭大人這般客氣,咱們要怎么回禮才好呢”
祝纓也有點愁“不回是不行的”她也可以放賴,在京城就放賴的,但是在京城的時候她是拿大理寺的油水補給鄭熹的。現在要怎么弄
刮地皮嗎
福祿縣可經不起刮啊
張仙姑也愁,問祝纓“你在大理寺的時候怎么弄的呢現在還這么弄不成么”
祝纓道“大理寺在京城,取租的房子,租金都比這縣城貴八倍。東西兩市,貴二十倍不止。”
“那野雞呢”
“那就是只野雞,味兒也比老母雞好,”祝纓說,“再說,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反正,整個福祿縣你不能說它窮山惡水,但是跟富裕是完全扯不上關系的。以前在大理寺,她就管自己、管大理寺那點兒人吃飽喝足就成了。現在是一縣百姓要讓全縣都過得好點才行
這個事兒才真的叫人犯愁,祝纓突然看到張仙姑的眉頭也皺起來了,正在咬著拇指。突然一笑“沒事兒,我有辦法。您甭管了。過幾天去見州城的時候,看能不能尋些好珠子,也就應付過去了。”
張仙姑沒聽出來這話很虛,笑道“那就好哎,我這就跟杜大姐磨胡椒面兒去,羊肉湯不能沒那個”
祝纓也不提醒她現在看衣服、看料子,她親自動手,把自己那箱衣服往自己房里搬。箱子很沉重,祝大道“看你那樣兒,等著”他難得有發揮的機會,去尋了根扁擔、幾條麻繩,將箱子一捆,跟祝纓兩個把衣服抬祝纓房里去了。
祝纓最終也沒能尋出多少貴重的東西還禮,只得了搜羅了一些當地土產。哪知鄭府的管事卻十分推辭“七郎吩咐了,不叫三郎再多費心張羅這些個事兒。三郎只要好好做個好官兒,他就滿意啦”
雙方推讓良久,鄭府的管事只帶了點橘子之類的走。
送給鄭熹都只有這些,祝纓給刺史送的年禮也就講究不起來。一無金銀珠寶,二無珍玩字畫,也是些土儀。不但魯刺史,州城的各路官員也都有這些禮物。福祿縣的土儀,不外是里水果、干菜之類,一樣珍貴的也沒有。
土物之類,比如米、柴、菜如果是按月發,也算是項好處。如果一年就給兩次,量還不多,不讓人收了添堵,不收更堵了。
魯刺史捏著鼻子收了祝纓送的兩簍水果,還要稱贊一句“福祿縣的東西,多少沾點福氣。”
此時不過十一月底,但是各縣、府都開始往州城里送東西了。州城年底這個會并不是卡著臘月末,而是要稍早一些。因為各縣的縣令得在縣里過年,主持縣里過年、開春的事務。
祝纓在魯刺史面前聽著這一句內容挺好,語氣有點陰陽怪氣的話,心里一點也不生氣。她想魯刺史真是個妙人福祿縣真是個好名字
沾個福字,就能拿這個“福”字做文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