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福祿縣種田,普通人略識幾個字的用處不是特別的大,也就是翻翻黃歷,看看上頭的節氣宜栽種之類。
此地十分叛逆,它全然不照著黃歷來。大雪那天沒有雪,谷雨那天說不定給你來一場大暴雨,看你驚喜不驚喜。
黃歷在福祿縣很多時候不如本地有經驗的老農有用。
祝纓道“咱過年的時候發米和肉的名冊呢小吳,去找出來。照著那個,往村兒里請人去要帶上車,不能叫老人家再走過來。東鄉那位丁翁看著筋骨強健,到他家的時候他還在收拾谷子。再有”
她一口氣點了七、八位年紀在七十來歲,身體還可以的人,讓小吳去接人時一定帶過來。“剩下的你看著安排。”
小吳一時記不住這許多人,有點慌,祝纓道“莫慌,找發放的名冊出來,你一看就能想起來了。去找吧。明天這事兒就交給你辦了。唔,不能白使人家,給每人家里五升米。帶到縣城來,食宿算縣衙的。把值房騰出兩間來,弄幾條被子。一日三餐,要有米有肉。”
這個小吳就記得住了,說“是。小人這就去辦。”
祝纓對曹昌道“既然人都請來了,也不能光問怎么種橘子呀他們會種稻,就是知道這里的水土,等他們來了,還得你多跟他們說話,你是懂的人。請教一下怎么種麥子之類,或許也能有些收獲。哪怕他們不會種麥,你也可問他們旁的事兒,譬如什么時候雨水好。有棗沒棗,打三桿子,咱們的錢不能白花”
曹昌忙道“是。”
祝纓安排完請老農的事兒,就手又把本縣的田簿之類調了出來。她是縣令,今年的春耕安排也是她的事兒。既然把各鄉老農薅了來,那就得人盡其用她再溫習一下本縣的情形,將這個事也聽取一下他們的說法
多聽聽總是沒有壞處的。
這些都干完,天也黑透了,后面杜大姐跑過來催了三次,祝纓擱下筆,將案卷都收好、落鎖,檢查了一遍燈火,才到后面吃飯。
張仙姑口里埋怨兩句“三催四請的,倒是有什么事兒耽誤你吃飯呢哪個上官也不在你眼前,哪就這么急了餓壞了怎么辦快來吃飯。”
祝纓道“準備春耕的事兒呢。”
花姐知道這是個大事,問道“現在早了些吧”
“福祿縣比京城暖,去年也沒結什么冰,連雪都沒下,開春回暖也早。”
花姐道“哎呀,我倒差點忘了這個差別。”
張仙姑道“那也不在這一天,瞧你爹,都要把筷子給嚼了。”
祝大氣道“明明是你在催著她回來吃飯的。”
“喲嗬,摸了八回筷子的不是你”
杜大姐早已見怪不怪了,拿大托盤上菜,一面上一面說“祁小娘子他們在那邊吃了,就不過來了。”
祝纓問道“祁先生今天又干什么惹她生氣的事兒了么這孩子就是太愛操心了,祁先生也得罪不了什么人,她這樣也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