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道“總說奇霞的意思是美玉,這個來歷有什么故事嗎族里沒有史官,講古的老人總是有的吧你就寫一寫這個。大郎呢,揀你拿手的詩詞文章作一篇出來,不拘題例。”
兩人道“是。”
祝纓給蘇鳴鸞表兄妹派了作業,將顧翁等鄉紳又召了來。
顧翁等人知道此時只有橘子這件事值得召這么多人了,也都胸有成竹。縣令雖然在庶務上很有本事,不過她只有一個人,而他們卻有不少人,在本縣做事,還得用得他們。
顧翁等都等著祝纓說話。
祝纓只當不知道他們已經串通一氣了,而是拿出了新買的木板,問道“誰認得這個字”
本地士紳自打祝纓來了之后,官話的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以半準不準的官話說“莫不是橘字”
本地方言,“橘”與“桔”幾乎分不清楚,福祿味兒的官話里這兩個字的讀音仍然很準。
祝纓道“大吉,很好。”
提筆在一張紙上寫了個“桔”字,道“以后,都這么寫”
顧翁等人比趙蘇經驗豐富得多,一齊撫掌道“妙”
福祿縣的橘子本來就是在噱頭上賣高價,不在乎多這一點,吉祥的細節給它堆滿,齊活
祝纓又問了倉儲,問了橘子的數目,卻不提收購、銷售之類的事情,顧翁等人心里沒底,你看我、我看你,由張翁主動提了出來“大人,那這橘子,接下來要如何辦呢”
祝纓道“什么如何辦照先前說好的,先少些往同鄉會館那里發去。慢慢的賣,一定不要急咱們有倉庫,等到來年依舊能有橘子賣,現在新橘才上市,賣不上價。”
“是。”
顧翁不信祝纓想不到,他將心一橫,問道“大人,這橘子的價”
祝纓道“你們的橘子,估個數給我,成本是多少”
顧翁道“看哪種了。橘子分成數種,有大有小,有酸有甜”
他報了個低價,地頭收,大個的橘子就是祝纓之前買過的那種一斤七個,一文錢。又有一種極甜的小橘子,一斤收購的價就出到三文錢。雖然木板上寫的一文五個,他還是說“又要存、又要運,總要有點利潤的。”
祝纓道“谷賤傷農,橘子賤了也傷果農。”
顧翁問道“大人的意思是”
“平準,”祝纓說,“你們只管收你們的,縣里撥出款子,照市價也收一些。以做平抑物價之用。”
官府是會平抑物價的,什么米、布之類是必得平的,此外當地大宗的貨物也會有相應的控制。這個價格變化會比市面上的晚一些,也不以盈利為主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維持物價的穩定。
顧翁仿佛被人掐住了后頸,老老實實地說“是。”
“還有一件事,你們手里的橘子是大宗,也要有個平準的念頭。除了本縣,鄰府鄰縣哪個不會種橘子橘子上又沒刻字把心思放在這個上面,或是由同鄉會館賣出的才是正宗,或是有什么別的說法。”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