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植道:“莫與孩子置氣。”
藍德道:“早知如此,就在當地發賣了。”
姜植讓獄丞找個婦人把三個孩子給收拾照顧一下,對藍德道:“既如此,不如再加快腳程,早些回京,早些將他們交出去。”他有點后悔當時沒有再爭一爭,藍德這么對小孩兒,讓人是有些不忍心的。
兩人再加快行程,裘縣令還撐得住,第三天孩子就病了。姜植命人把他們放到裘縣令的囚車上,催令趕路。路上生病是很要命的,京城郎中更靠譜一些。
藍德罵了許多回:“小囚徒,喪門星,拖累我回京。”姜植算了一下日期,道:“你既著急,不如先寫奏本,遞到京中。”
藍德笑道:“妙啊”
這一耽誤,祝纓和冷云的奏本由驛馬快馬遞入京中就比他們早了幾日。政事堂先看到那厚厚的一疊奏疏,王云鶴和施鯤都連連點頭。他們是很煩那些寫了幾千字沒個重點的奏本,篩選起來也麻煩。祝纓寫得長,但都寫得明白,沒什么廢話。
連她請功的名單,也清楚地寫“縣學生若干人,某某某某,若干天內清查某地多少田畝、多少戶口”。
而不是像某些人寫“某某,有功,要重賞。”啥功,不寫。
身為丞相,兩位也時常為收到后一類奏本氣急敗壞國家還有這樣的官員,真是讓丞相想打人
祝纓給手下請功,也不求實職,最末一等散官,求得十分卑微。兩位心里已經許了。
她的案情也寫得清楚明白,斷得滴水不漏。再看冷云的奏本,一看就不是他自己寫的,只能說是他自己抄的。但也比較清楚,也沒有出手去搶屬下的功勞,只稍稍提一提自己是“從權”命祝纓辦案。
王云鶴寫了個條子夾進去,好讓皇帝如果不耐煩了可以讀到重點。
皇帝看完條子,仍是很細致地將奏本讀了一遍,又將自己關心的部分讀了一回。讀到祝纓說:“天使降臨,百姓無不感念圣恩。”微笑點頭。看到祝纓寫處置黃十二郎的部分,拍案而大笑不止:“哈哈哈哈,這個促狹鬼,怎么想得到的怪不得把段”當年把段琳氣得派了刺客
再看祝纓講林氏義絕,寫的是“黃某素來跋扈”,想也是這樣,如此逆賊對岳父不恭敬也在情理之中。
寫黃十二郎的三個孩子,都不滿七歲,按律也沒有嚴懲一說。“天使”認為形同悖逆,也該有所懲戒。不過祝纓認為此事在兩可之間,討論之后依據“天使”的意見,因黃十二郎行為特別惡劣,所以沒官。
皇帝心道:藍德忠于我。
再看祝纓寫的請功的內容,又笑了:“從九品這也算是請功”
后面是祝纓寫的善后事宜,皇帝就沒讀二遍,只把檢出了隱田隱戶一句拿指甲在一旁劃了道長痕,點了點頭。
看冷云的奏本,與祝纓說的大同小異,也笑:“他也長進了,他外祖母說得沒錯,孩子是該出一趟遠門,這樣才能懂事。”
這里奏本都看完兩遍了,那邊藍德和姜植的奏本才到。姜植的奏本寫得中規中矩,只寫所見所聞,又略提了一筆祝纓對百姓的了解,寫祝纓之踏實肯干,自己也有所收獲。
藍德的文字就差了很多,他識字也會寫,就是錯字稍多,寫得內容描述也雜亂。描述起來偏向寫他自己很好,也著力描述了黃十二郎的三個子女之可惡養尊處優,途中還要指使人服侍,可見是為禍一方的孽障,得嚴懲。再提一筆,三個人開始都還反對處罰呢,尤其是祝纓,說孩子小,但是自己仍然堅持住了“做官的都不通人情”藍德在奏折里說,就知道照著書本子給人添堵。
他的奏本是不經政事堂的,所以王云鶴不知道。
皇帝看了,眉頭皺了皺。他沒有急著批復祝纓和冷云的奏本,直等到藍、姜二人回京復命,他召見了二人,要聽二人當面講述。
有姜植在身邊,藍德也不好奪祝纓所行之事為己有,含恨提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他就把那屋給拆了”,把黃十二郎的人頭給獻上。然后又述一遍自己與其余三人爭執之事:“姜大人也可憐他們呢,是吧祝大人講的道理一套一套的,什么七歲的,奴婢想,悖逆遺兇若是能與奉公守法的人一個樣兒過活,誰還會老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