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同也不覺得有問題,仆人隨主人的姓也比較常見,且顯親近。從小養大的,還真頂用。
祝纓道:“你不記得自己的姓氏了”
錘子搖了搖頭,實是沒什么記憶的。祝纓道:“好吧。”
她也曾動念將錘子養作弟子,取個名字還由她家里養著,也不算突兀。她想了一下,道:“石頭還是取個筆劃簡單的名字為好。”
她將兩人的名字保留一點以前的痕跡,石頭就叫祝石,這個諧音十分吉利。錘子的名字,如果叫個“煉”筆畫又多了一點,祝纓看了看兩人,心道:反正錘子學習好,筆劃就多一點也無妨。
“百煉成鋼。”祝纓對錘子說,“你年紀雖小,已經吃了許多苦,那就不要白費了這許多苦頭。”
她寫下了二人的名字,一人一張紙,讓他們記下。石頭識字慢,石字他認識,高興地接著了。錘子將紙很認真地看了看,鄭重地拿著,用力點了點頭。
祝纓摸摸他們的頭,說:“這下可以放心了嗎”
錘子笑笑,祝纓彎出小指,跟他拉勾:“吶,你們兩個好好地用功,好好地住在家里。”
錘子大大地放心了,伸出了小指頭勾住了她的手指,石頭也忙伸勾出個小指頭:“還有我。”
三人拉了勾,仿佛有了一個共同的秘密一樣,祝纓道:“去背書吧。”她這么大的時候,最想的就是能夠讀個書,理所當然,就讓錘子念書。石頭,她承認有點兒放鷹。錘子已經將識字歌都背全了,現在是將字給記牢。
然后祝纓打算拿史書給他開蒙,而不是常說的五經。她也不打算照著史書的順序講下去,而是從其中抽取幾段,幾個故事,讓錘子從中學道理,故事也好記。配著些算學等知識,六藝也學一些,學上幾年,再讓他去讀那些個經籍。
對蘇喆,她也打算這么教,第一篇她已經選好了陳涉世家。都給教成了守朝廷禮法的人,還有她什么事兒落她手里,就得先學一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等蘇喆從山上回來,這兩個小家伙就是同門了輩份么,各論各的。
錘子高高興興地拉著石頭走了,顧同道:“這小子好運氣,倒投了老師的緣。”
祝纓道:“他自己肯用功。倒是你,大半年過去了,各司你也都沾了一圈兒了,覺得自己行了嗎”
“嘿嘿,學生么,還是差了一點兒。”
祝纓道:“不要嘻皮笑臉,跟你說正經的,你不能總在我這里吧”
“那也得老師身邊有個合用的人吶項二跟他妹子還有胡娘子,他們可用是武,文字上面,您得有人跑不是”
祝纓道:“罷了,你將書再溫一溫,過幾天隨我去看府學選拔的考試。”她想在自己的知府任上將顧同也放出去做個官才好。顧同是正式的讀書人,起手是官,又年輕,前途也會比較好。因為是自己第一個“學生”,她就要多上心一點。
一個地方官,除了六司事務,學校也是要注意的。顧同以前只是上學,沒有經歷過管理。祝纓就帶他往府學去。
府學的考試是被延期的,現在才開始。祝纓按照自己的想法,先給各縣保留了名額,余下名額才是考取,為此她還用心勸說了南平縣的學生。只可惜荊綱已經走了,不然還能拉他一起來閱卷的。
考生們先到府城集合,也有提前到的,也有趕到開考前到的。然后是考試,祝纓也還是照著自己以前的辦法來糊名、逐項打分。最后一總算出成績來。
鄒進賢等人很樂于接受“糊名”,他們一向認為府城、即南平縣城學生的成績是優于其他三縣的,憑真本事當然好也好讓下面的土包子知道知道斤兩。一旦解糊名,出來還是他們多,鄒進賢等人的自尊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同樣的,這樣考進來的其他的學生也更容易被他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