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點一個名字就發一張紙出去,一共發了七張,郭縣令看著第八張,暗惱那個老者不會說話。全然記忘記了是他讓老者出頭問的,因為感覺祝纓對老弱婦孺一向比較寬容。現在看來,也確實寬容,沒打沒罵的,就是不給他這個份額了而已。
郭縣令心里悔得跟什么似的。
祝纓等他們接了字紙,才慢慢地說:“這利已不算少啦,想想全天下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制糖的人。平價賣出去,你們手上的錢才能轉起來,才能再擴建糖坊。錢如水,水要流起來才不會腐臭。”
她又下令,無論官糖坊還是私人的糖坊,在收甘蔗的時候也要商定一個價格。既不要哄抬,也不要聯手過份壓低甘蔗價格:“無利可圖就無人會再種甘蔗了。哄抬了甘蔗價格,成本就要增加,利就少了。”
關縣令道:“還如福祿的橘子一樣大家伙兒也有個公議”
祝纓含笑道:“那當然。眼下就這幾個人咱們先定一下價。”
她又與這幾人約定好了甘蔗的價格,再定下砂糖的價格,兩種價格都定一個浮動的范圍。皆以當年的糧價為基準,一斤赤砂糖是幾斤糧的價格,一石甘蔗又是多少糧。
河東縣隨行的那個中年人首先表示贊同:“大人英明。這二十年來,糧價總有波動,豐年、災年能差著幾倍,要都照一個死價來,可就旱得旱死、澇得澇死啦”
郭縣令覺得之前那個老者白冒頭了,祝纓想得比他們想得還仔細呢。
祝纓又說:“還有,你們先干幾年,這是給你們讓利。五年之后,我就要將方子拿出去啦。”幾人都緊張了起來。
祝纓失笑:“讓你們先跑,還怕被別人搶了先嗎先干項大已經為你們將招牌都打出去了,再干不出個樣子來,趁早換能干的來。誰還有意見,我就讓項大一個人先干十年再給別人。”
眾人趕緊答應了。
祝纓道:“好,那就散了吧。”
她本來是想商議的,老者一開口她就發現問題了商人逐利,現在市面上的糖還是稀少的,他們只要比別人低一兩成的價就能賣得很好,為什么要將價格腰斬他們付出了辛苦,還要應付官府,有暴利憑什么不多賺
這與她的想法是相抵觸的。
她干脆就不商議了國計民生,不該與人商議。
定下價格之后,祝纓道:“散了吧。”
郭縣令特意留到最后,看別人都走了,顧同、項樂等人卻不離開,他也顧不得面子了,怯怯地:“大人”
祝纓沒好氣地道:“這就是你找的老實人”
郭縣令作出一個苦笑來,祝纓道:“南平縣沒人了嗎弄個沒眼色的過來換。”
郭縣令馬上答應了:“是下官這就去選個人來。”
祝纓道:“不用帶來見我了。”
“是。”
“忙去吧。”
顧同躬身伸手:“郭大人,這邊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