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將旨意先收了,隨同敕封而來的還有吏部等處的公文,她讓刺史府將這公文也備了案。
此外,還有蹭這個公文的另一處的戶部公文,是讓她留意一下宿麥的種子。竇尚書算得精細,告訴祝纓別忘了,朝廷要推廣宿麥,這件事是你建議的。免你幾年麥稅的條件是你要一部分的種子。快收麥子了,你種子得給我留著。別光顧著制糖了,一碼歸一碼。
祝纓將這份公文放到了匣子里,麥收還早,她先辦眼下的事。
她提筆寫了一封奏疏,然后回頭再看梧州。
初定月末往山里去,進山之前她要先將山下事務做一下安排。有章別駕在的時候,她只要簡單說一聲就行,如今章別駕還要再過些時日才能回來,她就得自己細細吩咐。
她先是去了一趟州學。
州學去年新選了一批新學生,這一批學生里福祿縣的學生表現不錯,四十個學生里,除了保送生,福祿縣最后考上了數人。比起南平縣少,但是比起福祿縣之前的表現,卻是好了許多。相較之下,南平縣對其他縣的優勢被縮小了一些。
祝纓到了州學,被博士、助教迎了進去。歷來官員沒有說不管學校的,管成什么樣子就因人而異了,祝纓愿意花大力氣,他們迎奉祝刺史就更加上心。
迎上來之后先說“新生業已入住了,州學有今日,師生無不感念大人。”刺史府肯給錢吶
他們請祝纓到他們的值房坐下,自己去集合學生。
祝纓道“先不必忙那個,我來看一看就走,不要打擾他們上課你們看著學生如何”
博士道“都是良質美材”
祝纓一挑眉,道“去年要挑選貢士上京里,你可不是這么講的。”
博士陪笑道“此一時、彼一時,并非下官要欺瞞大人,學生確有些不同了。便是去年有些不足的學生,較之以前也是有些長進的,今年當會更有長進。去年又新考選了一些,較往年生源也強了不少。”
他看了一眼助教,助教猶豫了一下,上前兩步,小聲說出了另一個刺史大人或許不知道的“業內判斷”“以往富家子更多些,他們未必是不用功,天資并不因貧富而有所不同。然而貧兒縱考上了,家里或也無力供養他讀下去。如今大人又撥錢糧又予書籍,貧兒也能讀下來了。今年必然比去年好,明年又會比今年好。只要能堅持下去,再出荊綱這樣的人物也不稀奇了。”
祝纓點了點頭,這個跟她的判斷也差不多,功夫下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能看出變化來。福祿縣到了開始收獲的時候,梧州晚兩年也應該差不多。學校這是想要錢糧,那就接著給唄,只要能出成績。
祝纓道“學生里凡有出色者,都要報給我。”
“是。”
祝纓又問了一下現在學校的課程之類,博士與助教也都說了“仍是以經史為要。下官等縱想教旁的科目,自家學問有限,就怕耽誤了學生。”
祝纓道“知道了。年在一十七歲以上的,你們接下來要鄭重考查。有什么長項、有什么志向,品性如何,三月初一報給我。”
“是。”
博士低聲道“方志就快好了不是下官等不用心,也不是學生們偷懶,實是大人的德政書之不盡。”
修書是個耗時的活計。好在梧州新設,需要寫的東西不太多,主要是將梧州的來歷給寫清、將梧州現有的山川地理之類寫一寫就行。其中羈縻縣材料不全,也不用求全責備,這部分內容讓番學的仇文和蘇燈略寫一寫就成了。
難處在于他們有一個不斷搞事的刺史,官學還等著刺史再多撥一點錢糧、多薦幾個學生,就得好好地拍一拍刺史的馬屁。字斟句酌到了現在。
祝纓道“不能再拖啦”
“是是是。”博士連聲答應。
祝纓再次叮囑“一十七歲以上的學生,記住了。”
“是。”博士答應著,將祝纓送出了州學。他心中有疑惑,對助教道“我那里新得了一本好書。”
助教會意“那就要看一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