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燈、仇文都知道識字歌是祝纓一力要推廣的,而第一篇是頌圣篇,是夸皇帝的。現在學生們童言無忌,竟拿這個來當成譏諷的話,兩人參差著訓斥“胡說胡說不許胡說”
祝纓雙肩微抖“哈哈哈哈好好的,怎么打起來了”
仇文忙說“一點小事就要鬧起來,還是罰得輕了等下都罰”都得打一頓板子才好。
祝纓道“你看著辦。”看守門人的樣子已經習慣了,可見學生們是十分活潑的。學生打架太常見了,鄉間私塾里都三天兩頭的打,只要不打出大毛病來,隨便唄。
花姐招呼一聲,就將一些受了傷的學生帶去治傷,祝纓則與仇文說話,講的就是蘇飛虎與林淼家孩子入學的事。
仇文道“下官恨不能一人分作八個身子,將他們都教會了。適合教授的人實在太少。會說兩種語言的人不一定識字,如果要當老師,還是得識字。還有官話,朱博士給代了一點課程,她自己還有旁的事要做。聽說那位江娘子官話極好,不知能否請她也來幫個忙”
祝纓道“你們自己商議,我不管。”
仇文心道,只要您不反對,我就去試一試。
祝纓與他看了一回旁邊的小學堂,小學堂建是建好了,白放著也是浪費。祝纓與仇文又商議一回,馬上就將小學堂也給收拾起來,收一些沒有什么基礎的人學習一點語文和算術,就學個兩三年的,夠日學生活用就成。刺史府里補貼一半的生活費,生源可以包括各族的商人子弟之類。
祝纓最后才說“你們先辛苦一陣子,等他們語言再流利一點了,我給你們找新老師。”
仇文忙問“什么樣的老師”
祝纓道“正經讀過書的。”
仇文大喜“下官一定加緊督促他們的功課誰再打架斗毆,我一定狠狠責罰他們。有書不讀,盡浪費功夫在這些事上。”
“小打小鬧的也別在意,他們要實在太閑,你就讓他們比賽個射箭啦、賽跑啦、賽馬啦之類的,究竟比什么你看著辦。”
仇文道“都已讀書了,還鬧。”
“不能因為下山讀書就失了銳氣。一年來那么兩次,彩頭我出。”
仇文于是答應了。
祝纓道“那就說定了,過兩天我將人送了來。”
“學生我一定收的,大人剛才說的老師可別忘了。”
“忘不了。”祝纓說。
她說要給番學老師并不是臨時起意,在二月進山之前她就想好了的。州學里的博士已將她要的學生名單準備好,皆是二十七歲以上,即快要超齡的學生。
博士有心為這些弟子打探一下,將名單交到祝纓案頭上之后博士也不急著離開,硬是在簽押房里坐等祝纓回來。
祝纓回府之后本想叫蘇飛虎來說話,告訴他番學那里已經準備好了,打算讓蘇飛虎的幾個孩子都先去學習語言。包括蘇喆很喜歡的那個小表姐,都要學一學語言。如果蘇飛虎愿意,也可以去旁聽一下,日常用語還是要學一學的。
對蘇飛虎而言,梧州城的生活比山寨里還要無聊。這里與山寨一樣,都沒有什么事能夠讓他干。他如果一直語言不通,就一直干不了什么事,只好繼續閑著發霉。這樣對他是不好的。
主意打定,被告知博士在等她,祝纓就先去見博士。
博士坐立難安。
原福祿縣一些“士子”前幾天結伴到了梧州城,他們行將赴任。祝纓宣布他們的任命的時候是將現在的州學生一起集合的。
此舉在許多人的眼里便有了另一種意味眼下的州學生比他們的前輩要幸運得多,刺史大人或許能讓他們也有一個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