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刺史大人又不明說,大部分學生上課都集中不起精神了。
終于,博士等到了祝纓。
祝纓踏進簽押房還了博士一禮,道“你我之間不必客氣,坐。”
博士不坐,將名單拿起來鄭重交到祝纓手上,說“大人要的名單在此,不知大人要做什么”
祝纓道“有些安排。”
博士道“大人將他們與行將赴任的人一同召見,他們的心都活了,一個個心不在焉,書也不用心讀了。大人有什么打算,還請明示,也好讓他們安心。他們還年輕,不定性,這樣是擾亂他們的心神。”
祝纓看了一眼名單,道“我現在有不少事要用到人手,你回去問問名單上的人,愿不愿意到我這里來幫忙。”
“他們是官學生,大人要讓他們做尋常刀筆吏”
“刀筆吏那也是在冊領俸的,他們想做想得美”祝纓打趣著說,“過來幫忙,只聽我的吩咐,我管飯。”
博士被她這個想法驚呆了“什么”
祝纓道“梧州草創,他們既是本州學子,難道不該出一份力”
“是、是征召么”
“我只管飯。”
博士想了一下這些學生的條件和資質,道“那其他的學生呢”
“既然年輕,就好好讀書”
“是。”
博士跑去州學,先將名單上的學生召集起來,詢問他們是否愿意應刺史府的差。祝纓只管飯,連個官職也不肯給,實在說不出“征召”這個詞。學生們也有愿意的,也有猶豫的。博士也覺得這個事兒它不保底,沒有強勸,讓學生們自己再考慮考慮。
趙振的年齡不在這個線內,偶然之間聽到兩個同學在嘀咕,他趕緊去找到了博士“博士,刺史大人召人去,必得二十七歲么要是不夠,能不能也去”
博士瞪眼道“沒叫你,你湊什么熱鬧你還是讀書為上今時不同往日,你算趕上好時候啦,再用心讀兩年,能做個貢士上京也未可知。”且這小子還是福祿縣的。
趙振心道,我做貢士或許是可以的。貢士離能夠做官還早呢還得再考,考完了又要看吏部的心情。
“那不如現在就跟著大人做些實事”趙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去,央博士為他說兩句好話。
博士必不同意,趙振自己的路子比博士還多。他是福祿縣人,祝纓還認識他。他索性跑到刺史府,向祝纓自薦。
趙振跑到刺史府門外,門上管得嚴,不是府里的人不能隨便進。趙振給自己鼓鼓勁,又想顧同當年“私奔”之壯舉,給了門上一個紅包,央他們代自己通傳。
過了一陣兒,門里出來兩個人,趙振一個激動,以為是說他,不想是兩個生面孔,說著獠人的話走過去了。因為他給了紅包,衙役就順便告訴他“是長史和別駕,大人正要他們全家都學些官話,這想必是準備去了。”
趙振心不在焉地點頭,接著,又有衙役腳步匆匆地走出去,趙振從長凳上站了起來這也不是找他的。
第三撥才是來對他說“哪位是趙郎君大人有請。”
趙振趕緊跑過去“我是”
他準備好了一肚子的話,進了簽押房之后先行禮,祝纓問他“你有什么事要對我說嗎”